不過有了糧食,朱標也可以在各地廣開識字班,大麵積掃盲。
老百姓吃飽了肚子,不就有時間學習文化了嗎?
學到了文化,不就有足夠的底蘊,運行先進的管理製度以及進廠打工了嗎?
這一套東西搞下來,才算真正高枕無憂。
就在秋收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
朱標也乘坐著最新型號的鐵甲船,第一次踏上了倭國的土地。
如今的鐵甲船其實還沒成熟。
糧食可以實現大飛躍,科技不行。
不過比今年6月份的產品還是要好的多。
10月份出廠的這艘鐵甲船已經能做到之前翻倍的馬力,承載武器量也翻倍。
這樣翻倍下去,朱標估計最多後年,正兒八經的十八世紀鐵甲船就能出現!
到時候就可以給歐洲來一點小小的震撼。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堅船利炮打開國門!
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商品傾銷,建立殖民地!
什麼叫百年國恥,什麼叫鴉片戰爭!
開門,自由貿易!
呼呼海風不斷地推打在臉上。
朱標抬頭望去。已經臨近9月份,這倭國的天氣,說冷的話跟東北也差不了多少。才10月份就已經飄起了寒風,寒霜凍結四處海港上演,彌漫著一股森冷之氣。
轉頭朝遠處望去,隱隱能看見正在修建的幾座高樓。
那些高樓都是碉堡形狀,作用還是用來鎮壓當地百姓,以及在本地建造一些金屬冶煉的工廠。
除此之外,如今的倭國大部分還屬於一個沒怎麼開發的蠻荒之地。
江戶港倒是比幾個月之前修建的完善了不少,可停靠的船舶也多了很多。
一個個猶如螞蟻般的倭國奴仆頭上綁著白色布條,腰間纏著一塊布,就在寒風之中嘿咻嘿咻地乾活。
他們的抗凍能力確實要比大明人強一些,起碼比大明南方人強一些。
“殿下,此處之事已基本安定,各處編戶齊民完全做好,本地的一些殘餘也都收拾乾淨了。”
張居正領著一眾文官班子前來迎接。
遠處的岸邊上還跪著戚繼光和眾多將士。
朱標負著雙手,緩緩點頭,跟張居正一同下了船,乘著馬車向京都的方向而去。
這個時代的京都可不是後世的京都,而是後世的東京灣。
看著那些尚且處於蠻荒狀態的山林,朱標心中默念著。
這一世的城市,會誕生在大明手中!
來到京都,最高大的建築是一座完紅色的三層混凝土閣樓,修的猶如天宮一樣,牌匾上寫著四個大字。
“瀛洲省城”。
如今的倭國已經成了大明的第十四個行省,瀛州省。
瀛州省下轄六個府,分彆是本州府、九州府、北海道府以及近邑府。
每個府各自都有大明派來的知府,省城中還有布政使,下麵分成各個縣,還有縣令。
但是縣一級再往下就沒進行具體的改革了,這也是朱標授意的,不能讓倭國人太早趕上大明的組織度。
村一級的單位基本還是各地的地主自己做主,後麵再慢慢改革吧。
“殿下,倭國的數據已經整理了上來,請您過目!”
張居正遞上來一份文件,朱標看著看著默念了出來,“大和人還有八百多萬,而野人一百多萬?”
大和人也就是倭國人,而野人則是這座島上的原生民族。
“殿下,人口,倭國四島絕對是夠的,此地隻要開始組織生產,也絕對能養活這麼多人!”
張居正上前一步,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