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和宋氏都打算在家裡縫製新衣,將買綿紙顏料和桐油的活兒交給了餘樵山和餘夢山,兩人用了早飯,就去了鎮上買製傘的東西。
餘黃芪有心想看看餘樵山他們能不能將油紙傘製出來,遂打算晚點再回孟家村。
餘嬌悄悄給餘夢山塞了一兩銀子,讓他幫著在鎮上糧鋪裡幫買些糧食,好給柳三娘母子帶去,餘家的糧食她動不得,也懶得跟餘老爺子張口,與餘家老頭老太太打交道實在太令人心煩。
如今餘夢山已習慣了用假肢,腳程並不慢,他和餘樵山在鎮上買齊了東西也未多逗留,兩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大乾一場,還不到晌午頭就從鎮上帶著東西回來了。
餘夢山扛了一袋和一袋麵,又將沒用完的銀錢還給了餘嬌,餘嬌讓他拿著,餘夢山卻如何都不肯收,還道沒有拿孩子的錢做小用錢的道理,推搡了會兒,餘嬌隻得收下了。
見家裡飯尚未做好,餘樵山父子又去了山腳下的竹林砍竹子,餘黃芪很是看好這個買賣,開豬肉鋪太過麻煩,她有心讓孟達福學著些,攆了孟大福去幫忙。
因隻是剛試做,幾人也沒選太多竹子回來。
餘樵山找出家中的油紙傘細細研究了一番,打算比照著做。
幾人一道忙活著將竹子鋸開後,刨青去黃,削出傘骨,傘柄,便拿去了灶房的鐵鍋用水煮。
據餘樵山說竹子水浸後再晾曬乾才會更加結實。
煮完傘骨傘柄和竹條後,宋氏做好了晌午飯,喊了在院內忙活的幾人去吃飯。
都急切的想要看到油紙傘製成的樣子,吃飯的時候,餘樵山幾人扒拉的極快,吃完飯,撂下碗筷就又去了院中劈細竹條。
晌午頭太陽足,竹條和傘架很快就晾曬乾了,幾人埋頭刻竹,鑽孔,裝柄,裝扣,拚架。
多數時候都是有經驗的餘樵山在做,餘夢山、餘知行和孟大福在一旁幫把手。
餘嬌蹲在一旁看得饒有興味,她原以為做油紙傘很方便,卻沒想到工序居然這麼繁瑣,單是製竹傘架便這麼麻煩。
虧得她還為自個兒想出這麼個主意來沾沾自喜,若不是餘樵山木工活好,懂得又多,這油紙傘哪裡能製得成?
她以超脫這個世界的眼光,簡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實在是又無知又淺薄。
一時間不禁愈發敬佩這些流傳下來的手藝,在另外一個世界,時代的發展,傳統手工藝的沒落已成了必然趨勢。
但這些啟發了社會文明進步的傳統手藝,是貢獻了不可估量的價值的。
拚架完成後,餘樵山幾人穿線饒傘圈,將傘柄傘頭串聯製成了骨架。xfanjia.
這時候,傘骨架才算是做完了,接著就是要上傘麵,裱傘糊傘邊。
宋氏做飯的時候,特意熬了一小盆漿糊,用的是家中逢年過節炸糖糕才舍得拿出來吃的黃米麵,熬出來的漿糊黏性十分好,乾了後,又是透明狀的,不影響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