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迫擊炮和商談購買工業機械(1 / 2)

1868年8月7日,秘魯、玻利維亞邊防部隊抵達阿克裡邊境地區,隨即向當地巴西守軍發動攻擊,收複了十幾個被巴西軍隊占領的小鎮。

兩日後,巴西帝國派遣的援軍到達阿克裡地區,秘魯、玻利維亞組成的聯軍進攻勢頭受阻,戰事暫時進入僵持狀態,受益於秘魯和玻利維亞挑起的戰爭衝突,巴西帝國暫時被分散了精力,一段時間內難以集中優勢力量對華人獨立軍發動反攻。

阿雷格裡港城外訓練場地,一排排華人士兵分散警戒在四周,防止陌生人靠近。

訓練場地中央,一群高級軍官簇擁在一起,目光注視著前方擺弄火炮的士兵。

兩個華人士兵取下身上攜帶的行軍袋,從袋子中取出一個黑漆漆的炮筒,然後再裝上兩個支架,右手抬起瞄準前方目標測試方位,接著把一門組裝完成的小型火炮固定在地麵上,完成了發射前的準備。

一名士兵轉身請求作戰指令,訓練場地指揮官右手迅速擺下小旗,士兵會意,蹲下身取出彈藥裝入炮筒中,同時兩名士兵堵住雙耳,身子迅速趴下,幾乎就在兩個士兵趴下的同時,炮彈從炮筒中飛出射向前方搭建的木屋。

“碰”炮彈擊中目標,小木屋瞬間崩塌。

李明遠站在觀看試射的人群中央,炮彈擊中目標後,他最先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華人獨立軍穩定下來,從秘魯繳獲的步槍、彈藥生產設施就近安置在阿雷格裡港,生產工藝簡單的手榴彈也正式成立了一個生產工廠,統一安排在工部名下的武器生產局管理。

火槍數量華人獨立軍還有不少,步槍彈藥利用新組建的彈藥生產廠也能堪堪實現自產,不過火炮和炮彈的生產建設卻遲遲找不到解決辦法。

和火槍相比,火炮和炮彈屬於技術含量更高的武器,華人獨立軍在不斷交戰中也繳獲了一些小型土炮生產廠,不過繳獲的火炮生產設備嚴重落後當前的戰爭水平,前一段時間利用土炮生產廠中繳獲的小型火炮進行試射,總共發射了不到五發炮彈,火炮就發生了炸膛事故,操作火炮的三名華人士兵當場死亡,臨近試射場地的兩名士兵也被炮彈碎片擊傷。

土炮生產器械落後老化,生產出來的火炮性能低劣,用這樣的武器和敵人作戰嚴重削弱華人獨立軍戰鬥力的發揮。

實現火炮和炮彈自給自足是保證華人獨立軍持續戰鬥力的前提,獲知這個問題後,李明遠一方麵聯係威斯特上校留下的代表漢斯上尉,向他表達采購火炮生產器械的意向,同時李明遠也在考慮著如何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設計出簡單有效的武器。

冥思苦想,李明遠花了兩天時間還真讓他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

華人獨立軍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就是武器生產設施薄弱,工業底子近乎於無,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製造簡單、科技含量低的小型火炮才適合華人獨立軍自己生產,而在日俄戰爭時期由一名俄國炮兵上尉發明的迫擊炮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迫擊炮被可以由傳統火炮改裝而成,一門小型火炮中,卸掉固定的輪子,再固定兩個支架,一門簡單的迫擊炮就宣告改造成功,按照改裝迫擊炮的步驟,李明遠指示武器生產局的負責人改造了兩門小型火炮,在試射成功後,李明遠正式下達生產第一批十迫擊炮的任務,而今天在訓練場上進行試射的火炮就是第一批生產出來的迫擊炮。

第一門迫擊炮試射成功,雖然炮彈的威力與成熟的迫擊炮相比減弱不小,不過李明遠總體上還是感到滿意。

製造迫擊炮使用的工人是俘獲的小型火炮生產廠的員工,他們的製造火炮的技術與歐洲同行相差太遠,而且火炮生產設施落後老化,生產出來的鋼鐵質量一般,限製了迫擊炮性能的發揮。

提高製造火炮水平涉及到冶煉鋼鐵、車床模具製造等,要想完整的提高火炮的質量水平需要一整套完備的工業體係。

李明遠手裡的黃金還有還有一大半沒有用,曆次交戰繳獲的物資財富同樣集中儲存在華人獨立軍總部,在資金方麵比較充足,這次舉行迫擊炮試射演習,一方麵是為了讓手下高級將領熟悉新武器的使用,另一方麵則是借機向漢斯上尉展示華人獨立軍的新型武器,增加兩方的合作深度。

試射結束,訓練場地指揮官來到李明遠身前報告試射結果。

“試射結果不錯,給操作迫擊炮的兩名士兵記上他們的功勞,演習結束後再核實上報。”

“是”訓練場地指揮軍官敬了一個軍禮,轉身回到自己的位置。

“各位,今天試射的火炮我命名為迫擊炮,剛才的試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迫擊炮的射程和威力比起普通小型火炮略有不足,不過它的優點卻很明顯,迫擊炮製造工藝簡單,便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和武裝基層部隊,同時重量輕、裝卸方便,兩個士兵就可以攜帶迫擊炮零件迅速轉移,在火炮、機槍逐漸進入戰場,壕溝戰越來越普遍的時候,迫擊炮可以為前線部隊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在敵人機槍和重火力組成的防禦要點前,迫擊炮相對較長的攻擊距離可以給對方造成直接威脅,便於我軍突破敵軍陣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