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美洲土特產(1 / 2)

七月末,剛組建完成的南裡奧格蘭遠洋航運公司船隊抵達東南亞,第一站停靠在納土納群島。【】

航運公司擁有排水量五百噸以上遠洋船隻一百五十餘艘,由於首航任務隻需要搭載一萬餘東南亞華人,所以這次航行來了三分之一的船隻,約有五十艘。

成立遠洋航運公司,船隊的任務便不隻是運輸移民那麼簡單,在往返南美大陸和亞洲之間的路線中,攜帶貨物販賣也是一個重要任務。

南美洲動植物資源豐富,玉米、大豆、紅薯、馬鈴薯等高產農作物被歐洲殖民者傳播到亞洲等地,增加了當地的糧食產量,養活了更多的百姓。

而可可、紅木、檀香木、桃花心木、香膏木、蛇桑木、肉桂、金雞納樹等具有藥物價值的植物由於生存環境挑剔,沒有像紅薯土豆一樣廣泛傳播開來,源產地局限於美洲大陸,產量有限,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有很大的利潤空間,所以船隊中除了存放的生活物資和武器裝備,剩餘空間全部裝滿初步加工的植物藥材、可可、和一些挑選出來的金雞納樹種子。

可可、植物藥材在船隊抵達東南亞後,很快以高價分批賣給馬來半島、泰國、安南等地的土王、商人,而金雞納樹種子則由十多個專門找來的南美州印第安人在納土納群島選擇合適的地點種植。

金雞納樹適合生活在濕潤多雨的地區,後世滇省南部、台灣島、印尼、馬來亞是除了南美洲外,金雞納樹的主要產地。

東南亞屬於熱帶雨林氣候,自然環境與南美洲大部分地區相似,船隊將金雞納樹種植在納土納群島一方麵是考慮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麵則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

1850年,英國人從金雞納樹中提取了抗痢疾藥物奎寧,解決了在熱帶地區對殖民在最大的生命威脅,

在奎寧發明後,歐洲殖民者開始逐步擴大在東南亞、非洲的勢力範圍,安南、緬甸、馬來亞、東印度群島逐步淪陷,歐洲殖民者對東南亞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強大。

奎寧藥物的發明對歐洲殖民者意義重大,不過在1869年,距離奎寧發明約19年的時候,由於金雞納樹來源有限,奎寧的製造成本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降低,限製了奎寧的大規模使用。

十九世紀下半葉是科技迅猛變化的曆史階段,從南美洲發現的橡膠、金雞納樹等工業、藥物產業原料在隨後幾十年裡,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產量迅速提高,隻有在這之前的十多年裡,橡膠、金雞納樹才有機會維持高價位,並且依靠南美洲的壟斷地位獲取巨大利潤。

歐洲人掌握奎寧藥物的生產工藝,他們目前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引進金雞納樹移載到其他地區,主要是因為沒有選擇合適的地點種植移栽幼苗,而這個限製隨著他們逐步摸索實驗,用不了幾年時間便可以解決,因此,李明遠憑借後世的知識,搶先在納土納群島移栽金雞納樹,可以獲取先機,就近使用原料產地,在亞洲這個具有廣闊市場的地區獲取利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