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麵積和人口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因素,兩個因素中領土麵積往往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大航海前期,荷蘭人口和英國人口數量差距不大,後來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來,受益於麵積更廣闊的領土,英國人口增長迅速,很快與荷蘭拉開差距,使得荷蘭在與英國爭奪海上霸權的戰爭中處於劣勢,最後落得失敗下場,殖民地和海外貿易市場被英國奪去大半,僅剩下東印度群島等幾塊殖民地落魄度日。
同時因為丟失巨量的海外利益,荷蘭的工業發展速度遠低於英法兩國,荷蘭海軍裝備的鐵甲艦和維持殖民地統治的軍艦與英法兩國相比也有巨大差距。
李漢、梅東興等人都能看到荷蘭統治東印度群島實力不足的窘境,不過因為荷蘭背後站著英國,梅東興一直不敢小看荷蘭殖民者,在處理十七名華人甲必丹時,更多考慮的是維持兩方表麵上的和平,不將事情鬨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戰爭隻是一種手段,國家間的利益爭奪更多的是背麵的利益交換和妥協。
聽到梅東興的解釋後,李漢雖然明白直接將十七名華人甲必丹處死不合適,可是讓他把他們放了,卻又覺得十分不甘心。
心有不甘的不止李漢一人,蔡九以及許多參與戰鬥的中高層軍官們也不願意白白將抓到的華人甲必丹們放了,因此,經過一個多小時討論,梅東興和李漢、蔡九等人達成了處置俘虜的最終方案:一李漢挑選四艘性能完好的海盜船隻作為淄重運輸船,劃歸國防軍海軍管轄,剩餘俘獲船隻部交給運輸船隊,用作運輸華人移民和保護航路安。
二九名海盜頭目部處決,國防軍海軍接收他們遺留在老巢的財物和家眷老幼,地盤則由投誠的海盜頭目劉五接收。
三十七名華人甲必丹按照每人二十萬兩到四十萬兩不等的贖金數額,由他們的親屬和手下支付,總共約需要500萬兩銀子。
四警告荷蘭殖民政府,要求東印度群島總督取消針對華商的歧視性政策,用以換取十七名華人甲必丹的安和漢國對此次事件的諒解。
四個條件中,針對荷蘭殖民政府的隻有一條,當然讓荷蘭政府取消對華人設置的高額稅收不太可能,不過利用這次事件,給荷蘭殖民者施壓,減輕他們對東印度群島華人的剝削,對於漢國政府爭取南洋華人尤其是富裕華商的支持有很大好處,
十九世紀下半葉,荷蘭、英國等國還沒有完成對南洋地區的麵掌控,華人武裝勢力和華商在當地的地位比二十世紀初高出許多,
華商們對他們本身的私人財富掌控力度也比二十世紀初強出不少,而這個時期的清政府對南洋華人群體並不重視,導致南洋華人富商雖然身家不菲,但是卻不敢將資金抽調出來投資大陸地區,使得大量資金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漢國國內發展迅速,重工業、輕工業、商業等行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為海外華人提供安保障,進而吸引海外華人的投資資金是梅東興十分重視的工作,也是漢國政府對南洋地區負責人的要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