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國不聲不響開拓剛果殖民地的行動沒有引起英法兩大殖民強國的注意,但是作為最要有意將剛果納為殖民地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他卻在歐洲近期的局勢中看到了從漢國手中占領剛果的希望。
要說最近幾年來,利奧波德二世的運道真的有些不大好,派遣探險隊伍探索剛果內陸的行動失敗後,利奧波德二世轉換方向,先後在尼日利亞、納米比亞沿海地區嘗試建立殖民據點,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最後苦思前麵兩次失敗的教訓,利奧波德二世決定繞過英法兩國在非洲殖民勢力強大的地區,將建立殖民地的地點選擇在了利比裡亞。
利比裡亞最初是作為美國黑人的安置地存在,1847年,迫於國內愈演愈烈的匪奴運動和維護利比裡亞殖民地運作的經濟壓力,美國政府同意其作為主權國家獨立,隨後,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戰爭結束後,黑人獲得了法律意義上的自由,美國國內的黑人擺脫了過去的奴隸身份,因此,遣返黑人的行動全麵終止,利比裡亞也失去了作為黑人安置地的作用。
沒有美國的乾涉,剛剛解脫的美國黑人很快代入主人的角色,對利比裡亞土著黑人發動持續不斷的進攻,然後把占領區域的土著黑人劃分為受奴隸的階級,高高在上的享受著壓迫本土黑人的快樂。
美國黑人在利比裡亞的實際行動與他們在美國的表現截然不同,而且與美國近半個世紀的信息阻隔也切斷了兩國間最初的關係。
1878年三月,精心籌劃的利奧波德二世拿出私人腰包,組建了一支六百人的殖民開拓隊,打算在利比裡亞建立殖民據點,但是想法是好的,可是最後的結果卻不儘如人意。
利比裡亞黑人再怎麼說也是見識過白人老爺的手段,在利奧波德二世的殖民開拓隊登陸後,利比裡亞黑人們先是裝作不敵潰敗的模樣,然後將開拓隊引誘至埋伏地點後,一舉打敗對方。
利比裡亞黑人的表現超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預料,他原本還在考慮占領利比裡亞後會不會遭到美國人的抗議,現在好了,不僅占領利比裡亞的目標沒有達到,派出去的六百人也傷亡了近一半。
再三遭遇挫敗後,利奧波德二世對自身的實力有了更清楚的認識,靠比利時王國本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得到殖民地,要想從廣袤的非洲獲取一塊合適的殖民地,就要緊緊抱住世界第一強國—英國的大腿,跟在英國人背後。借助英國的軍事政治實力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對比於意大利、比利時兩國賣力的為英國人搖旗呐喊,法國、德國、美國的表現則各不相同,法國、德國都推脫國內事務繁多,政府沒有精力和財力支持大規模的遠征行動,對於阿根廷白人的遭遇,政府表示深切的同情。
而英國雖然沒有邀請美國參與阿根廷戰爭,但是美國總統倒是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全力支援阿根廷人,不過美國總統隻是口上說說而已,不僅英國不願意美國擴大在南美的影響力,美國議會也駁回了總統提交參戰申請。
紛紛擾擾的歐洲民間輿論持續火熱,1879年四月七日,國防軍攻克羅薩裡奧兩天後,主力部隊前進至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此時,有意參與阿根廷戰事的國家在英國挑頭下也達成了幾項協議。
第一:英國向巴西提供200萬低息英鎊貸款,支持巴西政府擴軍備戰,
第二:各國按照協議規定,英國出兵1萬,巴西出兵三萬,意大利出兵1000,比利時出兵400,智利陸軍駐守國內應對秘魯、玻利維亞威脅,海軍出動兩艘鐵甲艦配合英國遠征艦隊封鎖拉普拉塔沿海地區,
第三:戰爭結束後,英國支持意大利、比利時分彆獲取基斯馬尤和剛果作為兩國殖民地,而巴西、智利則從阿根廷獲得部分領土作為出兵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