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西部三十餘公裡外,一片連綿的山丘腳下,碧綠的流水彙聚成一條長長的河,河道一旁是陡峭光滑的山岩,另一邊是綠油油的灌木水草。
兩隻牧羊犬趕著五六百隻牛羊在河邊喝水,後麵跟著一家四口騎著馬的牧羊人。
一個中年華人,兩個十三四少年和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
中年華人姓黃名勝,是一名早年在南洋經商的小商人,1875年漢國局勢穩定,黃勝跟隨胡亞基等南洋商人一同移居南美,然後一呆就是四年時間。
和胡亞基、陳金鐘等人不同,黃勝沒有過人的才華和入仕發展的雄心,因此帶著一家老小移居漢國後,黃勝拿出積攢的財產,在新京郊外買了一百畝田地和兩千牧場,自此安心的過起了鄉下土財主的生活。
1879年八月初,國防軍占領阿根廷、政府鼓勵華人家庭移居新占領地區的消息傳到新京,在周邊舊時好友的鼓動下,黃勝咬咬牙下定決心,將自家在新京的土地以低於市價兩成的價格賣給政府,然後又在當地政府官員的的擔保下,從皇家銀行借貸出一筆銀子,靠著多方籌措獲取的資金,黃勝領著一家老幼五口人在距離長安三十公裡外的晉江小城安了家。
晉江小鎮依山傍水、海拔高度比長安城高了200米,氣候涼爽,與周邊地區有公路連接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看中晉江小鎮優越的自然條件,已經出手從小鎮中購買了大量的土地,準備趁著長安城規劃建設的東風,把自家擁有的土地建設成承接首都百姓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黃勝購買晉江鎮郊外的小鎮時,隻是看中那裡的自然環境,倒是沒有像商人們考慮的那麼多。
五百畝位於山腳下的林地,一塊零散的小牧場,四百隻羊、一百五十頭牛。黃勝闖蕩南洋半輩子掙下的家業全換成了腳下周邊地區的土地和牛羊。
南美漢國農業資源豐富,普通一戶五口之家的華人家庭一般擁有一百畝左右的農田或者五百畝左右麵積的牧場林地。
以黃勝一家為例,成年家庭戶主黃勝和他的妻子根據漢國政府頒布的法令,能夠以四成市價的價格購買20畝,土地,他們的三個孩子因為未成年,政府依照每人5畝土地的標準,免費分配15畝土地。
每戶家庭最低35畝農田,最高500畝農田,高出上限的農田麵積增加額外的土地稅收。
黃勝一家擁有的農田和牧場、林地都在政府規定上限麵積內,他們當初出售位於新京的土地、從印象借貸的銀元,在購置土地之後,剩下的部分全花在添置農用器械和購買牛、羊、雞、鴨、豬等牲畜身上。
拉普拉塔地區家禽、牲畜數量眾多,一些常見的牛、羊價格甚至比大陸地區的糧食還要便宜,而且在花錢購買牛、羊等牲畜外,擁有青壯勞力的華人家庭還能夠通過狩獵野生牛、馬、鹿等方式獲取牲畜。
黃勝的身體狀態不是太好,早年闖蕩南洋留下的病痛使得他不能像退役的華人士兵一樣到山林裡麵獵取野生牲畜,因此,他們家裡擁有的兩匹馱馬和四匹小型南美雜種馬都是從市場中買來的。
散養雞、鴨、牛、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在南美漢國經曆了四年養殖生活,黃勝才明白一個農牧業方麵的道理,
牲畜養殖的規模要保持一定範圍,一般而言,以家庭為單位,養殖麵積在400-600畝,牛、羊數量在2000頭以下最經濟適宜,
超出這個上限牲畜容易得瘟病。
早上五點鐘天還沒有亮外出放牧,走了將近兩個小時的山路來到新購買的林地中。
抬頭觀察偏向山林梢頭的太陽,黃勝估摸著時間差不多到了下午三點。
溪邊林地旁,兩隻牧羊犬穿梭在圓滾滾的羊群中間,兩個孩子跳下身下的小馬,叫喊著牧羊犬的名字,不讓它們擾亂羊群喝水。
兒子雙全、家庭和睦。望著幾個孩子在牛羊群中天真、活潑的舉動,黃勝嘴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安居樂業、朝出幕歸。平靜、忙碌的農家生活是早年漂泊、闖蕩南洋時所不敢想象的場景。
太陽漸漸西斜,又過了大概半個小時,黃勝估摸著到了回家的時間,對著三個孩子打了一聲招呼,然後父子四人一同趕著牛羊朝著回家的方向走去。
晉江、長安一線的簡陋碎石路上,一行二十餘人的車隊與黃勝四人趕著牛羊的隊伍恰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