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被封鎖弊端(1 / 2)

中央鐵路長安路段站台,一列冒著滾滾濃煙的火車駛進車站。

列車前九節車廂搭載的是國防軍第三混成旅第二團所部士兵,他們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前線返回後方修整,順便換裝新式的漢華1878式步槍。

漢華1878式步槍是由李明遠親自命名,基於毛瑟M1871單發式步槍改裝而成的一款新式仿製步槍。

1872年3月,漢國政府從德國引入這種單發步槍生產線,年進行小規模實驗性生產,1877年漢國鋼鐵聯合集團生產出第一批仿製的m71步槍生產線,驗證合格後,

於1878年2月交付集團下屬的槍械廠進行新式步槍的規模化生產,1878年4月,第一批1500杆漢華1878式步槍交付國防軍禁衛旅列裝使用。

阿根廷戰事結束,國防軍主力部隊保持16萬人左右的規模,而在16萬人的部隊中,有約7萬部隊依舊在使用仿製的德萊賽針發式步槍。

1872年普法戰爭結束,老式的針發式步槍迅速被時代所淘汰,漢國國防軍仿製的6萬餘支德萊賽步槍在隨後五六年時間內,成為落後於時代的產物,為了追趕歐洲國家的平均陸軍裝備水平,李明遠一方麵加大聘用德、法、奧匈等歐洲強國軍工技師的力度,由本土鋼鐵聯合集團負責模仿製造m71式步槍生產線,一方麵從歐洲購進新式單發式步槍,替換落後的仿德萊賽針發槍。

外購加本土化生產,9萬國防軍正規軍完成戰前大換裝,同時隨著鋼鐵聯合集團製造完成的步槍生產線一批批交付給下轄的槍械廠,國防軍主力部隊製式步槍的缺口正被迅速補上。

淘汰下來的仿德萊賽步槍除去3萬支交付給警備軍和預備役民兵使用,其餘4萬支步槍會以政府的名義,低價賣給移居巴塔哥尼亞荒原的平民。

巴塔哥尼亞荒原土地平坦,綠草遍地,因為當地經常刮大風和缺少高大植株的因素,不適宜作為糧食生產基地,發展農耕業。反倒是當地人口稀少、草地麵積廣闊的優勢,適合發展畜牧業。

巴塔哥尼亞荒原西部是和智利交界的安第斯山脈,那裡有雪山融化流下來的充裕河水,能夠為草地和移居當地的華人提供生活所需的水資源。

漢國在巴塔哥尼亞的存在,暫時隻能靠葉成林所部幾千人維持,因此,等到遷移行動結束,將部隊淘汰下來的武器低價賣給移居那裡的華人,即能夠為部隊培養合格的後備兵源,又能夠充當漢國開發巴塔哥尼亞的前鋒隊伍,壓製不服從管理的印第安人和應對智利人的反撲企圖。

刺耳的鳴笛聲響起,火車在接近車站前,速度緩緩的降了下來。

火車停靠穩當,一隊隊身穿深灰色軍裝、頭戴藍色闊簷帽的士兵走下車廂,然後在各部軍官的指揮下整隊集合。

一千餘國防軍士兵列隊整理完畢,在車站中間的月台上,幾名國防軍軍官陪同三個金發碧眼的洋人從車廂中走了下來。

“難以讓人相信,阿根廷人竟然這麼快就戰敗了。

根據顧問團推演,國防軍最少要一年時間才能夠打敗阿根廷和英國、巴西聯合部隊,沒有想到你們僅僅用了半年就做到了。”

德國顧問團團長戈特裡布伯爵感歎道。

“伯爵閣下,您要明白一點,漢國不是滿清朝廷統治下的中原地區,在這個剛剛誕生的華人國家中,蘊藏著種種可能,半年時間戰爭阿根廷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打完阿根廷戰爭,肩膀上麵的軍銜換成表示少將的小金豆,爵位順利提升至世襲伯爵,吳鳳典正處於人生得意時刻,臉上充滿自信道“漢王殿下起事不過十一載,最初在下和葉將軍等人投奔殿下時,國防軍裝備的隻是貴國陸軍淘汰後的老舊德萊賽步槍,現在,十六萬國防軍全麵換裝本土生產的漢華1878式步槍,機槍、迫擊炮、輕重火炮配備到每個團級作戰單位。

在殿下運籌帷幄下,漢國和國防軍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相信伯爵閣下要是在漢國多停留幾年,會慢慢適應這裡的發展速度。”

“將軍,我和顧問團的軍官們都認為國防軍是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隻不過沒能親眼跟隨國防軍上前線,目睹這場戰爭的過程,卻是一個遺憾。”

“伯爵閣下,希望您能理解,貴國皇帝和漢王殿下都不希望德國軍官團出現在一線戰場上,那樣可能對德國和漢國都不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