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整頓(2 / 2)

義興公司由南洋華商陳旭年創建,公司成立初期主要從事種植園開墾和港口建設業務,1872年漢國吞並阿根廷北部時,陳旭年掌控的義興公司已經是馬來半島最大的華人種植園主和港口承包商。

漢國的建立連帶著帶動了南洋地區一股投資熱,利用和章芳琳、胡亞基等漢國官員熟識的關係,陳旭年搭上了漢國快速發展的快車道,義興公司的業務也迅速擴展到南美、安南等地,航運、移民承包運輸、種植園開墾等行業都能看到義興公司的影子。

為了快速開墾土地,加大本土農業、工業的開發進度,對於一些原始地區,漢國政府頒布一項具有針對性的法令,允許漢國國民以私人商團的名義,從政府手裡申請阿根廷北部森林、南部巴塔哥尼亞荒原的土地開墾權,隻要商團本身具有開拓荒地的能力,申請審核通過後,政府就會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向商團出售3000畝到10萬畝不等的荒地,用於專項的商用農業種植生產。

商業性質的荒地開墾不同於農業用地,單純的農業用地以戶籍為單位,每戶人家最多隻能擁有300畝的土地,超過300畝上限,土地額外征收土地增值稅,而義興公司名下以開墾荒地的名義,開發的種植園等產業,不僅在前20年不用繳納農業稅,而且所開墾荒地範圍的港口、木材等資源,公司也擁有優先承包和購買權。

荒地、港口承包法令的施行,吸引了許多華商投入其中,南美漢國本土,橫跨南北數千公裡的國土,尤其是北部鬱鬱森森的平原地帶,大大小小六七百座種植園從密林中開墾出來,原始的森林夾雜著平整的種植園,漢國農業就是以這種方式野蠻的發展了起來。

“義興公司林亞相。”

孫彬、賀炎良兩人或許對林亞相不大熟悉,可是鄭懷德祖居南洋,對義興公司和林亞相的底細卻所知不少。

“義興公司是天地會的一支分支組織,七年前,陳旭年代表公司加入太平會,自此以後,義興公司一分為二,以陳旭年為首的幫會骨乾帶領一批核心會眾前往婆羅洲另立分舵,而公司剩下部分則以林亞相為主,轉型為純粹的私人公司,主要來往南洋和南美從事移民運輸工作。”

從客棧夥計口中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情況,二十人分坐幾間客房內,鄭懷德開口道“在南洋的時候,林亞相手裡最賺錢的營生除了鴉片就是賭檔,現在本土嚴禁抽食鴉片,林亞相應該沒有這個膽子頂風行事,不過開賭坊、放高利貸的營生,恐怕做的不少。”

“怕是不止開賭坊、放高利貸那麼簡單。”

孫彬取出一疊文件,放在桌子上麵。

“這是安全部交給我們的資料,義興公司名下的航運公司和種植園兩年中總共出了十七起事故,工人傷亡數量超過180人,舉報義興公司和林亞相涉事的案件也有七八起,不過幸運的是,每次雲州換府派遣專員進行調查,林亞相都能洗脫嫌疑。”

“孫大人不必感到奇怪,義興公司有一個完整的產業渠道鏈條,就拿他們公司名下一名普通工人來說,從設立在大陸的移民據點報名自願移民南美開始,到踏上前往南美的運輸船,一直到抵達南美,辦理兩年用工證明、居住證明、轉正為漢國正式國民等過程,都由義興公司插手辦理,剛移居南美的普通百姓身上欠著義興公司的錢,人身自由被公司非法限製著,除非是傷亡事故落到自己身上,否則剛剛從滿清治下,逃難到南美的工人們,很難冒著得罪東家的風險舉報義興公司。”

“義興公司工人們的表現也情有可原,政府財政資金緊張,移民運輸業務逐步外包給私人公司負責,不出事故的情況下,稍微忍耐一些,熬過兩年的過渡期,把身份換成本土的正式國民,那時候苦日子算是到了頭,和熬兩年苦日子比,出頭舉報公司對他們而言,風險和代價卻是太大了。”

孫彬理解義興公司工人們不敢出聲舉報的苦衷,但是站在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考慮,必須及時治理和糾正建國前期的種種亂象,否則問題越是積累,想要改革付出的代價就越是巨大。

“航運和種植園是義興公司的主要產業,把這次帶來的人手都分派下去,暗中摸查義興公司的相關情況,咱們三個暫時呆在平陽縣,等到把義興公司的問題搞清楚以後,再到其他地方巡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