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卡港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東北沿海的鑾湖的出海口,瀕臨泰國灣的西南側,是馬來半島中部地區最主要的貿易港口。
宋卡港早先因為開采錫礦的風潮而建立起來。該港屬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西西南風,冬季多東北風,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200mm,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吸引了大量華人移民的遷入。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3個,海岸線長度為510米,可同時保障十餘艘中型運輸船隻停靠,大型船隻錨地在苗島東側,水深約10m。主要依靠轉運來自南美、大陸、南洋三地的商品貨物收取稅收。
隨著漢國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宋卡城主對港口碼頭的規劃建設,宋卡地區出現了一批從事轉口貿易的商行組織,比如專門負責與南美漢國本土進行直接貿易的商業集團,包括和秦商行、協安商行、金泰商行等資本比較大的商團公司,這些商團公司從南美本土進口布匹、棉紗、冷凍的牛羊肉、海參、金槍魚、麵粉、火柴等商品,然後通過宋卡中轉集散渠道,再將商品物資售賣到大陸、安南、泰國等地。
漢國本土向宋卡輸入的商品以工業製造產品,利用橡膠製造的膠底布鞋、自行車、火柴等商品因為廉價、實用的優勢,在宋卡和南洋其他地區很受當地華人的喜愛推崇。
其次是從事香港、江南地區貨物轉運的商團,他們從宋卡購置產自漢國的綢緞、錦織、布匹等商品後,再從香港、上海、廈門等通商口岸輸入內地,這類商團,規模較大的有有瑞隆、三泰、文英、錦芳、彩芳等。
除去專門從事進出口貿易運輸的商行組織,一批從事特定商品的商行也在宋卡設立了商業棧點。
比如來自大陸閩南、蘇浙地區的茶葉商人,他們專門負責收購產自江南地區的茶葉,然後將采摘的新茶運往宋卡,在宋卡港將茶葉轉手賣給遠洋航運商團,供應南美本土地區,華人對茶葉的需求。
其二是從事與朝鮮之間貿易的團體,主要有長成、昆成、源發.發祥、福美、恒成源成、福崗隆等商團,向朝鮮輸出鐵鍋、鐵器茶箱、麻布等商品,再從朝鮮購入人參、獸皮、東芝等農產品。最後是從事藥材進口的藥材商行,屬於藥材行的商號有泰昌、益美、源榮.崇益、長美源益、源發.隆成、教成、捷成等約十多家,
購買銷售的藥材有肉桂、牛黃、當歸、枸杞、大黃、黃芪、細辛、五味子、黨參、地黃、牛膝、山藥、菊花等。
1878年年末,登記在宋卡港的各種商行最多時達70多家,整個宋卡地區商號數量超過200家,轉口貿易收入達到17萬銀元,比1877年宋卡港財政收入多出百分之七十。
1879年年初,受英國封鎖影響,宋卡進出口轉運貿易量下降一半,大批來往南美的藥材、布匹商人、遠洋運輸商團因為手裡的貨物沒有出手或者是承接的移民運輸任務沒有完成,不得不滯留宋卡等待阿根廷戰爭結束的消息。
1879年10月初,執行封鎖任務的英國軍艦撤離納土納、宋卡等沿海地區,重新恢複正常貿易運輸的宋卡港迎來一次爆發的貿易交易潮。
宋卡港港口,五六十家大小商團的掌櫃、夥計被擋在碼頭之外,心急的商團掌櫃們每隔幾分鐘就派手下夥計到碼頭查看情況,生怕碼頭錨地空出來後,被彆家商團搶去,耽誤了自家貨物的運輸時間。
從裡到外,三個碼頭錨地中,依照前後次序排列著三十餘艘大型運輸船,一一批批滯留在宋卡的華人家庭,正在排隊登船。
華人移民的隊伍從碼頭排到港口外麵的街道、空地上,三個長長的隊伍,綿延近三四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