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轟動(2 / 2)

國家一日不富強,奮鬥一刻之不止,國民一日在海外得不到尊重,奮鬥一日之不止!洋夷一日不放棄敵視帝國政策,奮鬥一日之不止…………”

…………

“國家一日不富強,奮鬥一日之不止!

國民一日在海外得不到尊重,奮鬥一日之不止!

洋夷一日不放棄敵視帝國政策,奮鬥一日之不止…………”

數百名學生不斷重複著演說中最後一段話,激動、興奮的表情布滿在年輕、熱血的臉龐上!

“同學們!同胞們!看到了嗎?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第一種鎢絲白熾燈都是由本土華人科學家發明的!華夏民族還是以前那個雄邁、進步的民族!我們在科學領域上並不比白人差!華人從來也不是低人一等的劣等民族!”

譚耀勳站在樹林中,聲音嘶啞道“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國家花費寶貴的財政資金將我們送到歐洲留學,我們絕對不能辜負陛下和國家的期望,絕對不能浪費寶貴的留學機會!”

“對!陛下已經向我們發出了號召,全體華夏兒女都應該為了國家、民族富強,努力奮鬥!”

柏林大學中,最早逃離清廷外交官員監管、依照漢國政府統一安排的十七名留美幼童們,即將完成大學學業,作為投奔漢國的留美幼童一員,潘銘鐘和譚耀勳、史錦庸、曹吉福三人一同被安排在柏林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譚兄、史兄、曹兄和我都將在明年畢業,現在學校裡麵的專業科目已經全部修完,我建議利用現在到畢業之前的半年時間,我等四人結伴到柏林周邊的大型工業廠區麵試、實習,提前接觸和德國的工業生產行業,為半年後回國做出更充分的準備!”

“我是鋼鐵冶煉專業的,我想到魯爾區鋼鐵聯合集團麵試!”

“我的專業是化學,我想到拜耳公司實習一段時間……”

“我學習的是船舶製造,可能要跑到沿海地區才能找到實習機會”

“我的專業也是鋼鐵冶煉,我和史兄可以同去一家企業麵試”……

在四人相繼說出想要去的實習單位後,一同聚集在樹林內的其他華人留學生們也紛紛發言道:“我和李兄、王兄雖然今年剛升入大一,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到工廠實習。”……

“是的,還有我,我也可以抽出假期時間到工廠實習”…………

十一月份的德國天氣到了零度以下,不過樹林內的華人學生們仿佛沒有感受到周邊的寒冷,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蓬勃的朝氣。

“大家靜一靜,聽在下說一句!”

看到情緒高漲的學生們,譚耀勳扯著已經沙啞的嗓子,大聲道:“各位同學們,我們留學的目的是學習科學知識,學習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大一、大二的同學課程緊張,完全不必跟著我一塊去到工廠實習,你們也可以把少量的空餘時間利用起來,每天放學以後,翻譯一小部分的德文教材,長久堅持下去,柏林大學三百餘名留學生,按照每名學生兩年翻譯一本教材的速度,四年時間畢業,飯是柏林大學,便可以為本土提供六百本不同專業、不同難易程度的漢化教材。

同學們,本土新生一代幼兒的數量超過四百萬,以後每年,都會有一批數量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兒童入學就讀,本土懂得外文語言、能書寫專業性外文書籍的人才匱乏,而利用我們留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將德文、英文、法文等外文教材翻譯為中文,可以為本土教育做出深遠的貢獻!”

喉部的疼痛迫使譚耀勳的演講停止了片刻,短短一分鐘之後,他又繼續道“留學生報效國家的路不止到工廠實習一條,但凡對國家有益的事情,我們都應該去嘗試!

現在請同學們到史兄、曹兄那裡,把各自選擇的類彆登記一下,登記完成後,咱們先聯係在德國留學的其他同學們,然後再根據選擇的工廠、翻譯的教材不同,製定計劃、分派任務。”…………

漢國最早於1871年向德國派遣出第一批留學生,其後十二年間,年,漢國政府向歐洲派遣的留學生總數為3278名,

年三年多時間內,赴外留學生,包括官派和民間自費的人數達到3900人,超過之前七年間官派留學生數量的總和。

官派和民間自費留學生的快速增長,受益於漢國本土政府的財政資金傾斜和本土教育水平的不間斷發展。

根據政府統計數據顯示,1881年6月,第一批本土出生,一共207名經過教育部篩選,在學校表現優秀的十一二歲少年們,在完成五年初級教育後,被派往德國,接受為期約十年的留學生涯,

1882年六月,第二批400名少年留學生被分彆派往德國、奧匈帝國,接受中級和高級教育。

漢國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背後,是十餘年來一直推進的留學生計劃,逐步展現出的效果。

年少的本土新生代們沿著前輩的足跡,相繼走上異國他鄉的留學之路,而他們的前輩,譚耀勳等即將完成或者正在進行著學業的留學生們,則奔走通知、聯係,嘗試著用各自的努力,為國家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