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2 /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德國,“科學技術研究受到政府廣泛的支持,此外,德國政府將漢國方麵提出的組建聯合研究機構的模式引進到歐洲本土,倡導德國大型工業公司建立獨立的研究部門。到1899年,德國有127家大型技術公司擁有獨立的研究機構,其中,最大的研究部門中受雇者多達200人。

德意誌帝國在工業方麵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本國固有的基礎,但是漢德兩國間的全麵合作,尤其是漢國在化工、電氣兩個主要新興領域中,對德國相關企業提供的技術支持,對德國經濟、工業的騰飛,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電氣工業領域,

1876年時,德國在工業調查中還沒有設電氣一欄,數千名電業工人都被列入其他項目之下。到1882年,電氣工業一欄中已有8600名工人,1888年更增至107000人。

著名的西門子公司就是這一時期德國電氣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1872年,該公司員

工不到600人,1880年增至1500人,1885年增至3200多人,到1888年時更猛增到近10800人。

到1889年年初,德國已有135家電氣公司,資本總額達102億馬克。而德國電氣工業總產值在1872年1889年間竟增加了28倍。在電氣工業的發展中,或許電纜產品的輸出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在1870年代,德國還

沒有什麼電纜工業,1875年到1880年,平均每年也僅輸出3萬英鎊的電纜產品,然而到1888年,其輸出量竟達到624萬英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進口德國電纜最多的竟是電纜工業故鄉的英國。到1889年,德國生產的電氣產品占全世界的34,而這一年躍居世界第一工業國的美國,其電氣產品市場份額僅占21。漢國電氣行業技術儲備不如化工行業,僅僅在水力發電等幾個細分領域在國際市場,占有部分份額,總體市場份額很低。

化工工業領域,德國是僅次於南美漢國的化工新興強國,但是受到西方列強國家貿易保護的影響,漢國的化工產品,除去橡膠等部分壟斷性領域在歐洲市場占據一定份額外,就整個大化工領域而言,反而是德國占據了最大的歐洲市場份額,

數百種由南美漢國最先發現,並運用於工業化生產的技術,再與德國方麵進行技術交換後,迅速增強了德國化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許多小型企業,借助德國政府引進的化工技術,得以迅速發展成世界著名的大型化學工業企業。

例如,巴登苯胺公司在1865年建立時還隻有30名工人,到1889年年初,已擁有職工4000多人。

而在1880年一1885年的短短5年中,德國就成立了112家化學公司,資本達9200萬馬克。到1889年,德國已擁有108家大型化工股份公司,總資本達33290萬馬克。化學工業生產也呈現出漢國開花、德國結果的一派繁榮最象。

通過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德國取得了比曆史上更進一步的工業發展成就,而南美漢國也借此機會,成為南美洲唯一一個,在整體領域,初步實現工業化的新興強國。

國際形勢變化莫測,往日的盟友,很可能因為一場戰爭,成為需要提防的敵人,而以前的敵人,也很可能在短短幾年內,成為能夠結交的盟友。

二十一年時間足夠完成一代人的更迭,經曆二十一年的變化,漢國經濟、人口、軍事等方麵的綜合實力躍居南美首位,以1889年年初的漢國實力而言,再次使用武力,直接遏製南美漢國的方式已經無濟於事。

英國陸軍數量、綜合戰鬥力,在南美洲戰場上不具備優勢,放棄海外其他主要殖民地的利益,把精力投放到南美方向,一門心思遏製南美漢國的發展、擴張,也在英國資本麵對美國施加的壓力,步步收縮的情況下,失去執行的意義。

無論承認或者否認,漢國都已經成為了南美漢洲不可忽視的決定性力量,英國方麵如果不想徹底退出南美市場,必須轉變原有的政策方針,滿足漢國的部分擴張需求,拉著漢國一塊,抵擋美國方麵對南美洲的勢力滲透。

英國公使亞爾曼主動聯係漢國政府,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便是獲取漢國支持,反對美國全麵介入南美事務。

其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棄對南美漢國的遏製性政策,改善與南美漢國的政治關係,並且在巴拉圭局勢惡化到無法收拾的情況下,默認南美漢國對巴拉圭的實質性占領。

從英國方麵來說,南美漢國的成立與崛起、南美洲各國局勢的失控,都是因為小洛佩斯主動發起巴拉圭戰爭而引起的,

巴拉圭戰爭結束後,小洛佩斯借助南美漢國在阿根廷烏拉圭方麵的擴張為掩護,出兵占領巴西南馬托格羅索州等地區,將巴拉圭領土麵積擴增到100萬平方公裡以上。

作為引起南美洲局勢劇變的源頭,英國方麵最初接受了小洛佩斯掌控巴拉圭的現實,但是,小洛佩斯狂妄、自大、迷信武力、不修內政的一係列行為,卻使得巴拉圭國內經濟持續衰退,工業、農業因為戰爭波及,幾乎被徹底摧毀,為了獲取維持軍隊的資金,小洛佩斯在控製區範圍內,濫加賦稅,不僅巴拉圭本土農民不堪重負、頻頻起義、暴動,連英國在巴拉那河流域的商業活動也受到嚴重影響。

巴拉圭當初簽訂了巴拉那河流域通航協議不假,但是受到巴拉圭地方局勢動蕩、很多地區軍閥頭目各自為政的影響,當英國商船途徑巴拉圭控製流域時,經常遭遇各種武裝份子以及化妝成武裝勢力的巴拉圭政府軍劫略掠。

英國駐巴拉圭公使的抗議每每傳遞出去,卻難以得到巴拉圭政府的積極回應。

因為財政收入,賴以為依靠的巴拉圭政府軍是維持小洛佩斯強權統治的根基,如果在軍費補貼嚴重匱乏的時候,強行製止地方軍閥勢力獲取軍餉補充的自主行為,那麼,留給小洛佩斯的局麵,便隻有被往日效忠的軍隊趕下台一條路。

英國政府早已放棄對小洛佩斯的拉攏政策,而沒了利用價值的小洛佩斯和巴拉圭,隻剩下作為籌碼的價值,用以拉攏南美漢國或者巴西共和國,至於南美漢國和巴西共和國兩方,哪一方能將巴拉圭吞入口中,則隻能依靠雙方的實力和表現。【本章節首發.愛.有.聲.小說網,請記住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