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英國政策轉變 二(2 / 2)

1846年美墨戰爭爆發,通過這場戰爭,美國

從墨西哥割占了19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而在美墨戰爭之前,早在傑斐遜時代起,美國就想將古巴納入統治範圍內。

約翰昆西亞當斯在1823年發表聲明稱“總有一天,古巴會象一隻成熟的蘋果一樣落人美國人手中,”

在18251826年,他又阻止大哥倫比亞解放這個安的列斯島。

從年,美國曾向西班牙幾次表示要購買古巴。

1880年以後,美國金融帝國主義的崛起,加強了吞井古巴的思想。

吞並總要找個托辭,美國找到的托辭是譴責西班牙殖民地,表麵上同勇敢的古巴人民為擺脫西班牙的統治而鬥爭。

而背地裡,卻向古巴反叛武裝武器和彈藥支援。

西班牙政府已經衰退沒落,接受美國支持和援助,層出不窮的反叛武裝越剿越多,如果不是英國政府站在一旁為西班牙撐腰,自忖國家實力遠超過西班牙的美國政府,不會等到1898年,早在1823年,便會對古巴下手,將古巴變成美國名下一個新加入的州。

和美國相比,漢國相當於一個處於幼年期的獅子,雖然國家實現初級的工業化,但是還遠遠威脅不到英國的海上霸權,而美國則不同,美國擁有各種用於工業生產的礦產資源,距離歐洲大陸的海上距離不過3000公裡,同時,緊靠美國、礦產資源豐富、在大英帝國全球戰略布局中,與印度一同處於核心地位的加拿大,一直麵臨著美國的侵略風險。

加拿大在英國的全球戰略布局中,與印度的作用完全不同,印度人口眾多,英國占領當地,完全是為了經濟利益,而加拿大卻被當做本土一樣經營,移民當地的人口全部是歐洲白人,少量移居當地的華工,也在數年前的排華風潮中被遣返。

如果南美洲局勢失控,最壞的局麵不過是漢國占領巴拉圭、智利乃至割讓巴西共和國一部分領土,對英國在智利、巴西共和國的經濟利益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卻不會傷及根本,畢竟智利、巴拉圭不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也還是當前的世界霸主,南美漢國占領智利和巴拉圭之後,依舊會保留英國在兩國的經濟利益,英國資本最多因為局勢動dàng),造成小部分的損失,卻不會一無所有。

而如果美國人暴露擴張野心,武力侵略加拿大、古巴、南美洲,不僅最重要的自治領地加拿大難保,英國在整個美洲地區,包括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經濟、政治利益,將全部喪失。

站在英國人的立場,很容易便能理解,為何1900年英德矛盾未激化前,美國一直充當著英國第一假想敵的原因。

曆史上的一戰之後,英國實力受損,不得已接受美國與英國並列的事實,然而1889年年初的現在,德國皇儲腓特烈三世因為李明遠的乾預,病得到及時治療,並且在手術後恢複良好,於1888年加冕為德國第二任皇帝。

腓特烈三世登基,延續威廉一世時期對英友好的外交政策,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權威沒有遭受挑釁,而在歐洲大陸,另一個可能威脅到英國霸權地位的國家,俄羅斯帝國忙於內部改革,暫時沒有心思給大英帝國找麻煩、調堵。

所以排除兩個歐洲競爭對手後,正處於最鼎盛時期的英國登高四顧,便發現隻有一個叫嚷著自由、平等、解放殖民地人民的美國。

殖民地體製是維持英國霸權地位的根基,美國人不僅在一百年前造英國人的反,搞出四不像的共和製度,而且還在工業總量超越英國後,四處嚷嚷著解放美洲殖民地人民,這不是從根子上威脅大英帝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嗎?

英國不害怕擁有野心的殖民體製國家,卻害怕以解放殖民地人民、意圖肢解殖民體的破壞者!

美國政府正是充當著這一破壞者的角色,而且樂此不疲、大張旗鼓的在全世界宣傳,麵對美國目的明確的敵對行為,英國政府即使與南美漢國發生過軍事衝突,也不得不改變外交策略,轉而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扶持漢國,將漢國作為在美洲地區,遏製美國野心的最重要的一顆棋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