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美漢國崛起效應的擴散,國際局勢也越來越朝著與原有曆史不同的軌跡發展。【】
南美諸國局勢持續動蕩,部分居住在南美地區的白人家庭和歐洲過剩人口,陸續放棄南美洲,轉而選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國,作為移民目地地。
受到這種變化影響,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乃至非洲地區的南非、羅得西亞等殖民地,也接收了比曆史同期更多的白人移民。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區白人數量增多,西方社會在世界諸族群角逐中,實力比曆史同期更強,麵對因為漢國崛起產生的曆史變動,李明遠在感到詫異的同時,也體會到一種急切的緊迫感。
時間愈是臨近二十世紀,科技的發展便愈是成熟、複雜,而李明遠在其中能夠起到的作用,便越來越小,因此,為了儘力降低蝴蝶效應對漢國利益產生的負麵影響,部分核心技術、武器的研發進程務必加快、抓緊進行。
“使用直流方式運輸電力消耗大、成本高,不適宜廣泛推廣,
美國人愛迪生雖然主張使用直流,試圖嘗試各種方法,擴大直流電的供電範圍,但也隻是使中小城市的供電情況有了部分改善。而對於大城市的供電,經過愛迪生改進的直流電站仍然無能為力,
電力運輸領域的未來在交流發電方式上,
本土地區雖然缺乏優質無煙煤,但是普通的動力煤資源卻是不缺,江東三州動力煤儲量豐富,完全可以用作火力發電的原料,而且本土中部和北部地區水力資源豐富,可以嘗試在部分水流湍急、水位差較大的流域建設大型水力發電站,合理利用當地水力資源。”
電力是未來工業發展的源動力,李明遠對本土在電力領域的發展一直保持著極大的關注。
“火力、水力乃至風力都能夠產生寶貴的電能,而在1882年,本土開始興建第一座中型水電站的時候,因為技術儲備不完善,隻能采用直流發電模式等原因,導致興安河水電站一直存在著發電效能低下、運輸過程消耗巨大等問題。
最近這些年,長安、鬆江、淮陽、新京等城市出現大批新興企業,對電力的需求更加旺盛,而以興安水電站為例,第一代發電站使用的發電機組,單機發電量不過二三十千瓦,一座總發電功率一百千瓦左右的發電站,僅僅能夠滿足三五家中型工廠用電需求,卻無法承擔覆蓋全城區的供電任務。”
相比於化工領域,電力領域的技術水準和掌控難度又更高一些。
同時,化工專業出身的李明遠可以在許多細分領域給予關鍵性的指導,而在電力領域,僅僅是方向性的指導,對電力研究人員的幫助,卻沒有在化工領域那般效果明顯。
如果使用交流方式遠程供電,就需增協電壓以降低輸電線路中的電能損耗,然後又必須用變壓器降壓才能送至工成和企業。
漢國最初使用的直流變壓器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當然效果也不是那麼理想,
而交流變壓器相對複雜,皇家科學院在1882年興安水電站投入運行後,便開始了對交流變壓器的研究,但是直到1886年,美國威斯汀豪斯公司的工程師斯坦利研製出了一款性能優良的交流變壓器後,漢國方麵通過借鑒斯坦利的技術經驗,才於1887年研製出一款本土化的交流變壓器。
漢國在交流變壓器領域落後於美國人一步,
不過靠著李明遠提供的部分先知優勢,在發電機組領域,漢國本土卻取得了更進一步的成就,
早期發電機靠蒸汽機驅動。1883年9月,皇家科學院利用新發明的機械渦輪機替代蒸汽機,直接與發電機連接,同時去掉雲齒輪等裝置,解決了發電機組運行不穩定、磨損嚴重等問題。
1886年5月,新型渦輪機發電效能達到75卡瓦,並且在巴拉那河畔建一所實驗型水電站中,運行良好。
1886年以後兩年多時間內,皇家科學院眾多科研人員嘗試對渦輪機性能進行實驗性改進,並且於1888年7月研製出一款轉速9000轉每分鐘,發電功率150千瓦的第二代渦輪機。
發電功率一百五十千瓦的小型渦輪機與後世動輒百萬千瓦的渦輪機相比,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在當前時代,技術水平能夠達到漢國類似標準的,也隻有英、美、法、德四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