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上車門,不大的寶來車上下來六個人。
蕭建英夫婦和兒子劉鑫(江城一中初三),蕭建國夫婦和兒子蕭駿(江城理工大學大二)。
兩家人手裡都提著禮物。
而所謂的禮物蕭銘早就見識過,小姑那邊一般都是一箱40元的純牛奶和00元一條的煙,還算過得去。
大伯那邊就過分了,都是下麵那些求他辦事的人送的禮物篩選後剩下的。
例如無生產日期無批號的茶葉和酒,過了保質期還永遠鮮香如一的水果罐頭,拆開包裝一年後永遠不得長毛生黴的糕點,諸如此類。
蕭銘都不敢吃。
蕭建英剛下車就說道:“哥,紙廠家屬區路太窄了,車都不好進來,剛剛差點把車門給擦花了。”
蕭建強接過禮物後,說道:“喲,建英買車啦!”
“剛買的,出行方便。”小姑的話中語氣很是驕傲。
就在小姑滔滔不絕要說汽車的好處時,蕭銘化身為聊天終結者。
蕭銘:“這車太小了,塞六個人,大家都擠得夠嗆。”
蕭建英:……
“去!這孩子不懂事!”何慧笑罵道。
上菜滿酒年夜飯。
三家人相互聊著家常。
小姑那邊無非就是今年生意很難做,但是也賺了二十好幾萬,日子一般般。
大伯那邊繼續重複著兩年來一直說的話題:蕭駿這孩子懂事啊!考了個一本,給蕭家長臉諸如此類。
小姑的孩子劉鑫時不時的吵著鬨著要吃鮑魚和海鮮,不吃這裡的飯。
大伯的兒子蕭駿則是不怎麼動筷子,一直低頭玩兒手機。
家庭條件和成長環境的差異讓堂兄弟三人之間也很少有交流的話題。
最後建英、建國兩家人就把眼睛放在蕭建強一家人那裡,他們都知道蕭建強家裡條件差,蕭銘成績差,但是他們就是想聽蕭建強一年的情況。
人類幸福的本源,其實是來自於攀比。
蕭建強不說,蕭建英說了:“哥,老爸留的這房子太老了,外麵的環境太差了,就是城中村,你們還是去好點的小區買一套房。”
何慧說道:“老蕭年前剛下崗,副食的生意也不好,現在房價六七千了,我們哪兒有這錢啊。”
“好端端的怎麼會下崗呢!”聽了這話,蕭建英的幸福指數加一千點!
“效益不好就下了,過了春節我準備創業。”蕭建強說道。
蕭建英說道:“過了春節我和老劉托人給你找個廠裡的工作,現在生意可不好做。”
蕭建國把提升自己幸福指數的目標對準了蕭銘,“蕭銘馬上要高考了,成績怎樣?”
蕭銘嗬嗬笑道:“就那樣。哎喲,大伯、大伯娘,剛沒注意,今年春節比起去年,大伯娘看著怎麼又蒼老了幾歲啊!挺操心的。小姑也是,皺紋怎麼多了不少,皮膚也暗了。”
蕭建國夫婦:……
蕭建英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