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現在覺得自己是一個土豪,一個守著全世界最大金礦的土豪。
不不,林立覺得這還不是金礦,論單價芯片的比黃金還要值錢不少。
不說全球的市場,就單單是夏國的市場,一年就是萬億米刀!
萬億米刀是什麼概念?2018年年底,夏國的外彙儲備總數就是314萬億米刀。
這些外彙儲備除了用於購買石油,進口國外的機械設備以外、購買武器以外,就是進口芯片。
如果盤古科技能夠讓碳化矽芯片形成規模化生產,按照實驗室的良品率,絕對完爆英特爾。
英特爾商用的工藝在14納米,最出色的產品是i9-9900k,36ghz主頻,8內核,16線程,16b高速緩存,良品率也非常可觀,在95以上。
但是在10n級彆,英特爾的良品率就打個大大的問號了,這就是為什麼英特爾10n的芯片遲遲無法推出的原因。
而在實驗室的碳化矽芯片,能夠做到5n的級彆,完爆英特爾、ad、台積電等所有的半導體公司。
林立說道“剛剛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如果我們真的要投產,成本是現在英特爾平均芯片成本的三分之一,碳化矽沒有那麼嬌氣,這就是我們的優點。”
蕭銘在尋思著一個問題,做量子芯片不是做饅頭,上午發酵下午就能夠上蒸鍋。
純淨碳化矽的生產製造、光刻機的生產製造並不是多大的難題,難的在於將糾纏的量子對放入晶體的色心之中。
即便蕭銘有這樣的技術,實驗人員們消化、研究最後付諸於時間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盤古科技還沒有正規的量子實驗室,現在部分實驗是在般若村進行,部分實驗在江城大學物理實驗室進行。
蕭銘評估過進度,量子芯片最早出來的時間都是明年去了,而量產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期間,盤古科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
林立提出的建議值得蕭銘好好思考一下。
在量子芯片出來之前,以碳化矽二進製算法芯片試手,並且建立屬於盤古科技的芯片產業鏈,等待量子芯片的技術成熟以後就可以立馬生產上市。
而在打造碳化矽二進製芯片的時候,也可以奠定盤古科技在芯片市場的地位。
蕭銘將已經封裝好的芯片拿在手上端詳著,三分之一指甲蓋大小,封裝600多億個碳化矽晶體管,十六核,三十二線程,基本頻率60ghz,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二進製芯片,是工藝的結晶。
而基本上占據了半個房間的碳化矽光刻機則代表著人類最先進水平。
林立將筆記本抱過來,再次用專業的軟件測試芯片的性能,並且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測試芯片。
工作、遊戲、暴力開啟計算機所有程序後台運行,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小初在芯片的阻力下顯得更加睿智,靈活。
不得不說,芯片和盤古係統搭配的非常完美,已經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小初的能力,幾乎能夠滿足用戶的日常需求了。
二進製技術再往上走,對普通用戶已經沒有意義了,下一個時代將屬於量子芯片時代。
蕭銘說道“量產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