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這樣一說,大家都明白了。
是王院長給了盤古科技一個機會,也給了患者一個機會。
王院長說道:“現在我們應該商量是否和盤古科技合作,將基因表達抑製治療方法納入我們的臨床實驗。”
“這是給江城大學附屬醫院一個機會也是給患者一個機會。”
王院長也一直在關心帥正國的治療效果,目前治療效果大大出乎他的預料,這種治療方法要是真正的應用到臨床,肝癌也的確有救了。
王院長甚至覺得,移植基因表達癌症這個領域還可以繼續研究下去,未來人類能夠真正的攻克癌症絕對不在於放化療不在於靶向藥,在於抑製基因表達。
會議已經不是涉及一個科室的問題了,而是關係的到江城大學附屬醫院的未來,除了王院長外,醫院的其他高層在接到彙報後,都加入了會議。
星辰醫院,患者的手術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實驗團隊已經為十五人進行了手術治療,並且全部獲得成功。
讓治療惡性腫瘤變得變得簡單化,易操作化,才是醫療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鄭璿雨完全放棄了自己的暑假,投入到實驗室的工作中。
實驗室並不是為病人做了手術就完了,而是要跟蹤觀察沒一名患者的治療情況,初步觀察期為半年,長期觀察時間為三到五年。
在半年後,要是病人的病情沒有複發,肝臟部位不再出現惡性腫瘤,那麼可以論定為實驗暫時成功,三五年後,超過了患者的預期壽命,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沒有收到影響,那麼論定實驗成功。
鄭璿雨是學醫學實驗的,在醫學實驗的方法和統計上的確給實驗室帶來一種新鮮的血液,高思綺看重的不得了,甚至直接問蕭銘要人,能不能讓鄭璿雨轉學到江城大學。
蕭銘哈哈笑了笑,這也說明能夠被燕京大學分子醫學實驗室看中的本科生的確還是有相當的實力。
七月底,大部分患者剛剛手術做完不過半個月甚至一周,很多人的惡性腫瘤並沒有消失,但是患者們已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他們沒有在醫院化放療帶來的身體不適,沒有手術後身體虛弱,甚至沒有肝臟發生變化後帶來生理變化。
患者們在治療後,感覺到自己是不是根本就沒有患肝癌,他們覺得自己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彆。
孫誠四十八歲,肝癌II期,有幸成為誌願者中的一名。
八年前被診斷為肝癌後,孫誠就在微博每周更新一篇日誌,主要是給自己鼓勁,讓自己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氣。
這種對生命的渴望,積極樂觀的精神也給孫誠帶來三十多萬的粉絲。這些粉絲有普通網友也有患者,粉絲們被孫誠的精神所感動,也有不少人為他募捐。
經濟條件不算差的孫誠嘗試過全球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包括米國的靶向藥以及在斯坦福大學醫學實驗室正在研製的新一代靶向藥。
很可惜,這些藥物都不能挽救孫誠漸漸逝去的生命,直到孫誠遇到盤古科技。
孫誠將自己接受盤古科技治療的情況也發在了微博上,引起了病友圈的強力關注。
全國各地不少肝癌患者紛紛在孫誠的微博下留言或者直接私信孫誠,希望能夠到江城市治療。
星辰醫院,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