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達方並沒有注意到最後一篇徐利民懷疑的眼神,而是繼續講課,他開始從人工智能是什麼講起,並且在後麵舉了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無人駕駛技術的例子。
不少學生對站在人工智能前段的周達方報以仰慕的眼神,而徐利民則很快抓住了周達方可以隱藏的,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和薄弱點。
人工智能是什麼?
幾十年前,當計算機問世時,就有人提出這個問題。
最初對人工智能的定義還是機器能夠幫助人從事簡單的工作——例如產品的製造、加工、組裝等的。
初步人工智能的設想其實和機械設備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後來,當網絡是時代來臨,人們對人工智能有了更多的要求,例如運算、識彆、邏輯分析等等。
這個時代迎來了人工智能的大爆發,出現了許多和生活、工作相關的人工智能產品。
麵部識彆技術、無人駕駛技術,包括雲計算技術都是人工智能的體現。
這些技術的使用範圍非常廣,利潤手機的麵部識彆解鎖,你在瀏覽器上搜索的一些關鍵詞,瀏覽器和某購物軟件會自動為你推薦相關的產品等等。
這樣的人工智能強調的是運算、邏輯和數字化推理。
以無人駕駛技術為例,它技術的原理就是通過車載多方位攝像機拍攝道路情況,將道路情況通過算法轉化為數字,然後通過對數字的分析,讓無人駕駛係統對數據進行判斷,最後通過量化的數據決定行車方是否有障礙,如果擁有障礙那麼就會及時回避。
在這種無人駕駛技術追求的是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要求攝像機接收到畫麵數據後儘快傳遞給相應的程序,由程序將其轉化為數據然後進行判斷。
但是問題來了,道路的情況是複雜多變的,除了隔離帶、開往行車以外,還有突然出現的行人和未知的路況,數據相當複雜。
這些數據全部交給程序處理然後在短時間進行反饋,最後的反饋將作用在汽車的速度和方向上。
依靠現在的技術,無人駕駛技術無法達到。
所以現有的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場景一定是路況單一的高速路,一定不是路況複雜的城市道路。二進製計算機和人類思維反應之間的差距就顯示了出來。
周教授一直解說的都是弱人工智能。
從無人駕駛技術向外推廣,人工智能的和更多的劣勢展現了出來,例如情緒、感情、思維、感覺、理解力、學習能力等等,這些東西並不是能夠全部用數據去展現,這裡也來到了強人工智能的領域。
強人工智能領域,能加擬人化的設計,也是人類在人工智能發展上最薄弱的地方,目前人類在該點的技術水平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差無幾。
造成人工智能短板的根本原因還是在目前計算機的芯片和算法上,二進製計算機的能力隻有這麼一點,不是“是”就是“非”,是是而非的在計算機上不存在的。
不要說“或”運算,“或”運算的本質也即是“0”和“1”的選擇而已。
夏國某古典哲學和人工智能專家就說過,有哪一天人工智能學會了讓儒家的中庸思想,那麼人工智能就成了。
周教授之所以成功,除了他論文學得好,在研究領域有貢獻以外,講課的功力也是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