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雖然沒有先進到用戶向什麼,人機交換助手就能立刻反應到係統上,但是通過檢測用戶一些生理性指標,簡單的退出、確認按鈕還是能夠識彆的。”
大屏幕上繼續展示著小初的設想,“這是全息現實,混合現實技術,可以方麵用戶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使用可穿戴設備。那麼在遊戲或者電影時,需要去除現實圖像呢?我們的產品將屏蔽現實圖像,為用戶創造一個完美的虛擬3D世界。”
最後產品的3D圖像現實在屏幕上,可穿戴設備將無邊框透明鏡架的眼鏡的形式存在。
透明的鏡片不是沒有東西,而是柔性石墨烯屏幕。
小初將芯片、微核電池、屏幕、攝像頭等等一些列設備的參數輸入後,得出了可穿戴設備的總重量為15g左右,遠低於HoloLens的579克,和其他VR設備的三四百克。
而且有了微核電池助力,整個設備的續航就不用多說了。
小初補充道:“石墨烯柔性屏的技術難度較大,但是我們是有碳化矽折疊生產經驗的團隊,所以不用求助彆人,很快就能開發該項設備。”
“另外就是內存和硬盤的問題。”小初提醒道:“主人,咱們量子芯片的技術都有了,難道就不能想辦法用碳化矽或者石墨烯作為內存或硬盤的材料麼?”
小初這件事到時給蕭銘提了一個醒,減重加性能是可穿戴設備的第一要務。
蕭銘立刻對徐利民說道:“這個問題你來解決。”
徐利民當即說道:“沒問題。”
一項產品的誕生,將推動多項技術的誕生。
量子芯片、石墨烯屏幕、全息顯示技術、微核電池、新型的存儲技術等等,其中的任何一樣科技拿到科技市場都是革命性的突破。
蕭銘對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們需要一項一項的來。”蕭銘說道:“徐教授,你分部分團隊從存儲技術開始。有了量子芯片製造的經驗,存儲技術的難度應該不會太大,數據也可以用電子是否存在的狀態進行表示。”
“這個我交給二組去做。”
蕭銘說道:“那麼我們需要關注一下石墨烯柔性屏這個技術,它是設備除了芯片以外最關鍵的技術,而且我們沒有任何的參考物,隻有靠我們自己。”
蕭銘說這話的時候有些無奈,當你的技術成為世界技術的領軍者以後,所有技術上的攻關都沒有參考物,都得依靠自己。
在科學技術上,領路者付出的艱辛要比追隨者難得多。這個長跑運動中領跑是一個道理。
徐利民一點都不畏懼困難,說道:“物理實驗室最擅長的就是迎接挑戰,不過距離八月世界互聯網大會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壓力山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