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不計成本並且技術達標的情況下,內存(RAM)和存儲(ROM)是完全可以統一存在的。
內存(RAM)的優點是很多,例如讀寫速度快,能夠迅速和CPU交換數據,存儲單元的內容可按需隨意取出或存入,存取的速度與存儲單元的位置無關。
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斷電後數據自動丟失。另外就是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
三星這一次漲價後,整個夏國的手機生產商集體噤聲默默接受就反應除了夏國在內存製造上的技術空白。
存儲ROM的優點和內存(RAM)就不同了,在計算機的運行中,存儲就是一個大倉庫,存儲數據量大,不會因為斷電而丟失,性能穩定。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速度慢,性能隨著讀取次數的增加而降低。
無論是存儲還是內存,其實對數據存儲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都是存儲“0和“1”,數據的本質也是用“0”和“1”去表示。
而在存儲類型之中,固態硬盤是通過高低電平兩種狀態來存儲“0”和“1”,讀寫時在電流的作用下改變高低電平來記錄數據的增加或減少;機械硬盤則是改變內部磁粒的方向來代表“0”和“1”,讀寫時則是用讀寫的磁力改變磁粒子的方向來記錄數據的增加或減少。
而內存中,數據的表達形式也是在通電狀態下用電子狀態表達“0”和“1”。
在上述原理的基礎上,能夠製造出量子芯片的盤古科技對內存和存儲的設計製造幾乎是信手拈來。
蕭銘還給實驗組的一個一個初步的設想,不要像傳統PC或者手機端那樣,在材料上完全界定內存和存儲之間的限製。
在微核電池始終通電的情況下,以碳化矽為半導體材料的存儲介質可以讓內存和存儲都有革命性的創新。
碳化矽半導體材料,在其中雕蝕色心之後,色心的功能除了一顆以存儲自旋電子,以自旋電子三種狀態做運算,成為量子芯片以外,還可以時刻讓色心中轉載或者空載電子,以此來記錄數據。
蕭銘有一個大膽的設想要是用自旋電子的疊加態記錄數據,這將是一項偉大的創舉。
自旋電子的疊加狀態可以記錄的數據量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硬盤。
設想非常美好,但是該技術擁有個重大的缺陷。
電子自旋狀態持續時間短,是不斷產生不斷消失的過程。
這是量子芯片能夠順序計算的因素之一,但是也造成了自旋量子無法長期記錄數據。
想到這裡,蕭銘有些頭痛,他用手抓著三天沒有洗的頭發。
如此以來,是否擁有微核電池對數據的記錄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決定的作用在電子自旋的時間長短。
時間已經接近了正午,氣溫飆升到三十五度,今天因為是周末,沒有人到總部上班,也沒有人為蕭銘開空調,蕭銘也忘記了這件事。
他滿頭大汗,相當頭痛。
心中發緊的蕭銘合上了電腦,放下了手中的筆,他來到浴室打開淋浴器。
冰涼的水讓蕭銘的頭腦清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