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有些夏國車企做自主品牌的高端車,雖然用了國際一線的汽車設計方案,但是看著比較做工廉價。
用高思綺最質樸的語言來說,一看就是高檔車。
張德瑞為向眾人介紹道:“這款新能源車暫時被命名為天河01號,屬於實驗類車型。”
隨後,張德瑞簡單介紹了下01號車的外觀,外觀的設計是由未來能源公司的概念設計師和物理實驗室共同打造。
這樣結合的目的就是要達到兩點,一個是外觀複核大眾的審美標準,一個是空氣動力學符合最優。
緊接著就是介紹新能源車最核心的部分——動力能源。
01號新能源車搭載盤古科技未來能源公司改良的微核電池組,輸出能量更加符合係能源車的要求。
“電池組經過優化後總重量控製在100斤,比第一次試驗的200斤要輕了一百斤。”
“請點擊青荷。”張德瑞也點開了自己的青荷設備。
在青荷設備中,有01號新能源車的3D結構圖。
張德瑞將結合3D結構圖進行講解。
“電池組均勻分布在新能源車的底盤位置,為了保證新能源車的動力,我們前後搭載了兩組永磁同步電機,四驅驅動。”
“每組永磁同步電動機的輸出功率為600KW,總扭矩為1200牛米。匹配這樣的能源和動力係統,我們的最快速度能夠達到400KM/H。”
蕭銘點點頭,能夠看出未來能源公司在物理實驗室的配合下,花費了不少精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攻克了電機技術。
張德瑞說道:“我們對這套動力係統進行了10X24小時最高速測試,動力係統穩定,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未來實驗室似乎崇尚暴力測試,240個小時的不間斷最高速測試,意味著01號車以4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了9萬6千公裡。
這個公裡數幾乎等於普通家庭汽車5到6年汽車行駛的公裡數。還有不少家庭在汽車還沒有跑到9.6萬公裡就嫌棄車太舊,賣掉了。
所以以十天時間測試9.6萬公裡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數據。
而且在這9.6萬公裡的行駛過程中,技術人員名沒有對電機和電池進行任何的維護,這足以說明了技術的成熟性。
張德瑞說道:“因為電池和電機的重量並不能完全讓新能源車有很好的抓地體驗,所以我們對整車的安全設計有了優化,采用超強鋼板和合金緩衝裝置的設計。”
所謂的優化設計,就是讓全車該用厚鋼板的就一定用夠鋼板,以此增加新能源車的重量。
這要毫不吝嗇成本的設計,以最合理的方案打造了車身,能夠保證新能源車在發生碰撞的時候最大限度的保證乘客的安全。
01號汽車的重量能夠達到1.5噸,這個重量既能夠最大程度將保持車身在高速運動時候的穩定,也能夠將有效的發揮動力係統的作用。
新能源車的其他部位,例如全景天窗、LED大燈,後備箱容積等,張德瑞就沒有一一介紹了,按理說新能源車大大這種程度就可以在道路上行駛了,但是天河01號新能源車最亮點的地方才剛剛展示在眾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