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了一個春節的高思綺早早的來到實驗室坐鎮指揮,鄭璿雨也成為高思綺最得力的助手,她將全麵負責治療後續治療,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埃博拉病毒長度為970納米,呈長絲狀體,屬於單股負鏈RNA病毒,有18959個堿基,有囊膜,表麵有纖突,純病毒粒子由一個螺旋形核糖核殼複合體構成,含負鏈線性RNA分子和4個毒粒結構蛋白。”
高思綺談道:“我們就是從這個囊膜也就是包膜入手,它的糖蛋白識彆並結合宿主表麵受體,接著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膜結合,最後病毒衣殼和病毒基因組進入宿主,完成感染過程。”
“無論是囊膜還是它表麵的糖蛋白,它都屬於堿基組合的基因表達。也就是無論病毒在未來的複製增殖的過程中,怎樣更換表達它的糖蛋白,其實都是基因的表達。”
“人體的抗體不能識彆病毒,而病毒的的囊膜能夠很快識彆融合人體細胞,這就是最大的矛盾。”
蕭銘知道實驗室已經擁有完美的解決方案,說道:“所以呢?”
“埃博拉的糖蛋白會在不斷的複製後改變,所以我這裡要感謝超級小初,她用最完美的數學思維和生物學邏輯找到了這些不同糖蛋白唯一的共性,而這種小到分子級彆的共性,我們也對它進行了定位。
我們的方法就是將埃博拉的囊膜表麵的糖蛋白特征告訴人體的免疫係統,並且通過藥物的方式增加人體NK細胞的數量,依靠NK細胞自身戰勝埃博拉。”
“其中讓免疫係統記憶的方式和傳統病毒的疫苗類似,隻是傳統的疫苗隻是利用一種滅活的病毒外殼,而我們是以多種形態埃博拉的共同分子點為抗原。”
“小初,開視屏!”
視屏出現了實驗室研究成果的微觀視屏。
高思綺說道:“其實告知免疫係統讓其識彆埃博拉病毒,和注射疫苗一樣,這個難度不大,難度比較大的是人為提高NK細胞的含量。”
NK細胞,也叫做自然殺傷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目前在生命科學界,這類的來源還不是很清楚,一般人為是在骨髓中衍生,發育和生長也依賴於成熟的骨髓細胞。
在過去的研究中,實驗室條件下胸腺細胞在體外IL-2等細胞因子存在條件下培養可誘導出NK細胞,但是這種誘導成本極高而且細胞死亡率極高。
怎樣提高人體的NK細胞?
傳統的方式是服用Ge—132,或者采用體外培養後再輸送會人體內。
但是這兩個方法都有弊端,首先服用Ge-132提高NK細胞的前提是人體的免疫係統沒有被攻擊,沒有被埃博拉控製,那麼可以釋放產生NK細胞的信號。
如若被埃博拉攻擊,你服用再多的Ge-132,免疫係統發出的指令也是讓NK細胞不要產生。
體外產生NK細胞在輸送會體內,這種方式也非常不可靠。首先是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其次是在病毒的乾擾下,此時大量外界的NK細胞進入體內為造成機體免疫係統的徹底紊亂,不僅不會消滅被埃博拉感染的細胞,還會造成新的麻煩。
高思綺說道:“所以方法隻有一個,在免疫係統受到埃博拉進入體內的第一步就發出指令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產生大量的NK細胞,在第一時間消滅埃博拉和被其感染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