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初這樣的話回複,意思很明確。
第一,蕭銘被提名為諾獎候選人不是蕭銘主動申請的而是被彆人推薦的。
第二,既然是彆人推薦,那麼蕭銘對是否獲得諾貝爾獎並不在意,而且不會主動去關心這件事。
這樣的回答十分巧妙,後麵諾貝爾再發生什麼事情,蕭銘不會主動關心,也無所謂了。
這就是蕭銘的個人態度,所以西方媒體無論用這件事怎麼炒作,蕭銘都無所謂。
但是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嗎?
遠遠沒有。
蕭銘要掌握科技和學術的主動權也要掌握話語權。
諾貝爾獎為什麼能夠成為全球公認的頂尖獎項?
最主要的還是曆史原因。
而這個曆史原因的背後還是西方能夠主導全球的先進科技。
這是關鍵性因素。
隨著盤古科技的崛起,這個關鍵因素已經不存在了。
未來科技的主動權不在西方手裡,而是在夏國人手裡。
蕭銘打算以夏國科技界的名義成立盤古獎。
當諾貝爾各項科學獎頒發的對象的科研成果的水平都不如盤古獎的科研的水平時,諾貝爾獎的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
蕭銘對錢怡說道:“成立盤古獎,這件事我已經思考許久了。”
“盤古獎?”錢怡知道蕭銘的意圖,她說道:“這是為了讓科技的重心從西方轉到夏國?”
“是的!盤古獎將以夏國科技界的名義為全球優秀的科學家和科技項目團隊頒獎。”
蕭銘絕對改變諾貝爾獎的做法,他說道:“科技的發展絕對不是單一的,而是呈現交叉話和多元化,我們的盤古獎將不會像諾貝爾一樣設立不同分類的科目。發獎的數量沒有嚴格的數量限製,但是一定會有嚴格的質量限製。”
蕭銘規劃著盤古獎,“盤古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委員會以盤古科技基礎科學院導師和盤古科技各個子公司、部門的專家教授為主,也要廣泛邀請全球各大行業頂尖的專家。”
蕭銘給出了盤古獎最關鍵的因素:“獎金按照單個的獎勵設立。每一個獲獎的個人或者團隊,按照今年的標準是一個億軟妹幣。”
蕭銘比出了“一”的手勢,“目前盤古獎的在名氣上沒有辦法和諾貝爾比,但是我們的獎金一定要比他們高,另外,盤古科技將為該項將一次性注資二十億軟妹幣,幫助夏國和全球的科技發展!”
一個億!?
獲獎的個人或者團隊的獎就一個億軟妹幣,諾貝爾獎單項獎也不到100萬米刀,大約就是六七百萬軟妹幣。
盤古科技的獎金是諾獎的十多倍。
蕭銘讓盤古科技一次性為盤古獎注資20億軟妹幣,這20億軟妹幣也不是躺在賬戶上睡大覺,而是會在資本和科技市場上投資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