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段時間,幽會聖地榮光不再——一個微型的生態實驗室正在建設著。
從燕京來到這裡的宇宙生態學教授周景光在工地上等候多時,見到蕭銘後熱情的迎接上去。
“蕭院長,可算等來你了!”
蕭銘:“久等了久等了!”
周景光:“沒有沒有,你是大忙人,你願意讓學生們幫這個忙,我已經是千恩萬謝了。”
工地上隻有臨時搭建的板房辦公室,兩人一邊敘話一邊往裡走。
“這個忙還真的隻有你能夠幫上,你知道這件事的重大意義。”周景光遞出一支煙。
蕭銘擺擺手謝絕。
微型生態實驗室項目的事,蕭銘在青荷發布會之前就拿到了全套的資料。
該項目涉及到夏國未來幾年的太空戰略。
說的更加明確一點,是涉及到登月並建立基地,未來登陸火星建立基地的事。
微型生態循環,就是要在一個全密封的環境下,模擬地外星球環境,保證實驗室的生態能夠平穩,最好是能夠為實驗人員創造生命形態所需要氧氣、水資源、食物等等。
越是微小的循環係統越是脆弱,越是廣袤的環境生態係統承受能力越強,這就是本次實驗的難點。
夏國航空航天實驗室早在十多年前就做過類似的實驗,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
從周景光那裡得到的資料顯示,燕京那邊的實驗室生態環境最長時間也隻是堅持了55天,最後因為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導致一些列的連鎖反應,微生物增加、植物死亡、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增加,缺水等等一些列的事件。
這也幸虧是在地球的實驗室,要是放在月球上,宇航員也隻有等待死亡。
班長楊力向蕭銘解釋實驗項目的前期計劃。
“這裡將會建設一個完全封閉不透光的實驗室,在實驗室內我們會打造和月球環境一致的生態情況,以該生態情況為基礎打造生態循環實驗室。”
“我們會模擬太陽光照以及溫度。”
周景光補充道:“預計工地在一個月之後就能夠完工,詳細的要求我也發給楊班長了,有勞你費心了!。”
蕭銘說道:“我們的生命科學實驗室也正好有類似的項目,探尋極端條件下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這一次不光是自然科學院和你們合作,盤古科技生命科學實驗室也會參與進來。”
“如果是這樣那就是太好了!”周景光得到蕭銘話後,十分激動,“我得代表航天航天實驗室謝謝你!”
簡單的寒暄和了解情況之後,蕭銘對實驗室提出了幾個建議。
一個是在地外環境,因為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太陽能是不穩定的,絕對不能依靠太陽能為唯一能量來源。
還有一個是動植物原本的生長周期很是漫長,等植物成長到一定規模再攻擊人類呼吸需要的氧氣,宇航員早就掛無數次了,蕭銘提到是否用基因表達調控改變植物原本的屬性。
“我們把一個生態係統中的空氣、水、動植物、微生物等等,分成一個個的元素。找出人類存活元素的數值,通過分解的手段讓這些數值達標。”蕭銘的話讓周景光一下就頓悟了,“植物、動物不一定以它們原本的形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