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持人激昂的解說下,長征五號點火發射升空。
嫦娥五號以前,夏國人都是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搭載衛星或者登陸器飛向月球,那是因為五號的技術還不成熟。
但是今天不一樣,大推力的長征五號將成為登月的首選。
看到這裡,徐利民說道:“其實以化學物質為推進燃料的火箭永遠都是人類踏足太空的難題,因為它的推力以及帶來的速度是有限的,無法完成更遠距離的旅行。”
蕭銘也非常讚同徐利民的意見,“所以人類航空航天的未來還是需要你們可控核聚變推進器的研發。”
徐利民哈哈一笑,“老板可不要給我太大的壓力啊!其實在量子力學領域,人類未來探索太空的方式還會有一種。”
徐利民故作高深的頓了頓,果然吸引了眾人的大家的注意。
蕭銘也看了一眼徐利民,徐利民所說的科技目錄中高等科技的內容,即便是蕭銘目前也沒有辦法獲得其中的詳細知識。
但是科技一定是建立在有邏輯基礎的想象之上。
徐利民說道:“在大型粒子碰撞機上,粒子的速度理論上可以達到光束。未來我們可以將粒子發射器安裝在太空,對著目標發射糾纏態的粒子束。粒子束抵達我們的目的地後,我們會在地麵通過粒子糾纏合成器,控製地麵糾纏的粒子合成宇航員,那麼抵達地外星球的那些糾纏粒子也會合成宇航員。”
果然,徐利民的話讓眾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高思綺忍不住吐槽道:“做物理的果然都是怪物。”
蕭銘卻明白徐利民要表達的是什麼,粒子旅行是未來人類探索遙遠太空的方法之一,不然按照現在人類飛行器的速度,不知道幾百年才能夠走出太陽係,幾萬年才能夠走出銀河係。
一個小時後,電視直播間的主持人宣布第一階段發射成功,飛船將找時機進入地月軌道奔向月球。
四天之後,嫦娥八號飛抵月球,在燕京總控製室的遠程監督下,嫦娥八號自主實現了登陸。
當飛行器貼近地麵時,燕京總控室發出一陣歡呼聲。
多少年默默的付出,在這一刻取得了成功,過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說道:“本次嫦娥號的控製係統全部由我國自主研發,采用的是盤古科技最先進的量子芯片和量子信息傳輸,能夠做到地麵發什麼指令,月球表麵就能立刻接收到該指令,沒有延遲。此外,嫦娥八號的智能係統也是采用盤古科技的智能控製係統,包括月球衛星和登陸器,我們能夠做到真正的智能控製,不需要航天員進行任何操作。
我們還在登陸器月兔X號上安裝了伴攝像機蜻蜓,這裡的蜻蜓攝像機和地麵上依靠空氣浮力的蜻蜓攝像機還並不一樣,這裡的蜻蜓是依靠噴氣式動力保證飛行和平衡。在登陸器著陸之後,蜻蜓能夠首先彈射出來,對月兔X進行全景直播。”
主持人身邊的燕京航空航天大學專家說道:“我們能夠比預期時間提早十年實現載人登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盤古科技對我們登月設備的技術支持。從通訊係統到智能控製係統再到一會兒會展現在大家麵前的月球生態艙,都離不開盤古科技的技術支持。”
主持人說道:“盤古科技是一家民營公司,能夠如此徹底的參與國家航空航天計劃,是不是值得今後的科技公司借鑒?”
專家:“的確是這樣,人類探索宇宙的任務絕對不單純是國家的事,需要全民廣泛的參與。幾年前,米國的SpaceX公司就能夠發射火箭,並且將衛星送上天空。SpaceX也是一家私人公司,盤古科技和SpaceX一樣都是私人公司和國家合作的典範。”
半個小時後,夏國的宇航員從登陸艙走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