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比創造未來更能夠讓人激動了。
物理實驗室的人對物質已經沒有任何需求,他們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發現新的科技新的理論。
在基礎理論方麵,超弦能夠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行統一,可以成為研究物理力學甚至研究整個宇宙構成的一個手段。
在應用方麵,超弦是宇宙中的最先單位,可以產生引力波。
引力波在可控核聚變、反重力技術等多個方麵的應用,將帶領人類科技走向一個新的時代。
大家還以為微核能源電池新能源車是最先進的新能源車時,反重力技術已經成為盤古科技的重點科研項目。
虛擬會議結束以後,蕭銘繼續觀察著實驗室的超弦實驗。
在大型粒子對撞機中,超弦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有聚集效應的,實驗室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收集和分類超弦。
實驗室已經做到了對超弦的收集。
下一個目標,實驗室會嘗試將不同頻率的超弦組合在一起,讓其產生為引力波。
盤古科技可控核聚變的其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隻要約束高能粒子的問題解決了,可控核聚變的問題就解決了。
盤古科技有不少技術人員希望能夠首先將超弦理論對外發表,但是被蕭銘製止。
學術發表有什麼用?
目前為止,除了能夠引起全球的關注或者懷疑以外,沒有更多的用處。
蕭銘希望利用超弦合成引力波以後,再對外公布詳細的超弦理論。
月球,微型生態艙已經開始工作。
夏國探月中心公布了微型生態艙內的一段視頻。
宇航員史凱和衛東脫下了沉重的宇航服,穿著短袖在擁有溫控係統的艙內活動。
在完成對月岩樣本的成分分析後,史凱對控製助手小初說道:“小初,我們需要食物和飲水。”
生態艙的牆壁上彈出一個窗口,上麵擺放著兩杯水和兩個熱氣騰騰的能量塊。
連續工作了幾個小時的宇航員終於能夠在月球吃到熱乎乎的食物和飲水。
為了避免宇航員將把能量塊吃膩了,產生厭食情緒,盤古科技在設定能量塊的製作時考慮了不同的口味,能量塊也絕對不想餅乾那樣難吃。
幾分鐘的用餐後,兩名宇航員又完成了洗漱等工作,並且將汙水和垃圾扔在垃圾回收桶中。
產生的這些垃圾將再次返回生態艙做再利用處理。
視屏是夏國探月中心主動發布的,外行看著很熱鬨,隻是覺得宇航員在月球還有熱的食物吃,網友們也隻是好奇宇航員吃的能量塊到底是什麼做成的。
NASA以及歐空局、東洋宇航局卻知道其中的科技含量。
兩個月在月球生活半個月,得吃多少食物,得用多少飲水?
NASA利用東洋的月球衛星已經拍攝到了夏國人的生態艙其實不大,無法攜帶足夠兩名宇航員兩周的食物。
NASA對夏國人火箭的運載力也是十分了解,即便是現在最先進的長征五號,也沒有辦法攜帶太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