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銘知道玻璃密閉室裡麵的是什麼,是火星的岩土。
這是盤古科技螢火號從火星帶回來了,也完成了火星生命體試驗最後一塊拚圖。
玻璃房的空氣也充滿著稀薄的火星大氣,這是按照從火星采集的大氣樣本創造的。
玻璃房中,就是完整的火星環境。
“有什麼驚喜嗎?”蕭銘充滿期待,也非常耐心。
“首先你得聽聽我們實驗中遇到的困難。”鄭璿雨說道:“陽光,溫度和水。”
大屏幕上顯示出火星的環境,荒涼而絕望。
這樣的環境在一年多以前被全球直播,那時候米國的宇航員如此絕望的條件下,等待著夏國人的援救。
這樣的環境或許曾經有生命,但是現在是絕對沒有生命的。
通過對螢火號帶來的火星岩土,和對火星的紅外線衛星圖譜分析。
盤古科技得出的結論是火星找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跡,即便在非常遠古的時代有生命,那麼現在也無法查找出痕跡。
“首先說溫度。”鄭璿雨說道:“火星的平均溫度白天:-5攝氏度夜晚:-87攝氏度。這樣的溫度是無法產生任何地球意義生命的,即便產生了微生物,它們的發展生長速度也是非常慢,無法對火星的環境造成根本性質變的影響。”
高思綺開始介紹實驗過程:“我們首先利用火星大氣層以及岩土的成分數據得到了我們創造火星生命體物種的代謝方式。”
“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氬,此外還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氣。但是密度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非常稀薄。”
“火星岩土的成分主要是: 0 (50%)、si(15%~30%)、fe (12%~16%)、mg (5%)、ca(3%~8%)、s (3%~4%)、al (2%~7%)、k (<0.25%)、ti(0.5%~-2.0%)、a (0.5%~ 1%),其他還有p、ta、v、gr、mgi.cu等。”
“按照氧化物的質量分數為sio2 (44%)、al203( 5.6%)、fe2o3( 18.4%)、so,(8.6%)、mg0(8.5%)、cao (5.6%)。”
“和地球相似,二氧化矽是岩土的主要成分,也擁有能夠為此生命組織存在的主要礦物質。”
“既然大氣中充滿了二氧化碳,那麼我們通過基因重組,創造了能夠了類似於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合菌落。”
“通過光獲能能量,二氧化碳為碳源的生命體。”
“但是該生命體存在需要兩個必要的條件,陽光溫度和水。”
“火星依舊處於太陽係的宜居帶之中,但是陽光太弱,溫差太大,沒有水源,成不了生命。即便我們為火星打造的,用於改善環境的光合菌都沒有辦法生存。”
“我們需要適宜的溫度,恒定適宜的溫度。”
“至於水源,目前已經證明火星的兩極都已經證明了有厚厚的冰蓋,我們需要它。”
大屏幕上,巨大的爆炸的聲音讓蕭銘嚇了一跳。
高思綺說道:“我們需要在北極或者南極投兩顆大威力的熱核彈(核聚變)。”
在火星的北極扔炸彈以創造生命所需要的必備條件,這個設想在有,但是人類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實現。
現在盤古科技有這個實力去實現它了。
但是扔在火星扔核彈,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會給人類未來探索地外星球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個還要詳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