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上美廠的未來(2 / 2)

最後一站就是魔都上美廠!

早在81年,日本動畫協會曾邀請上美廠赴東京舉辦“中國美術電影展映會”,那是日本的動畫業界和觀眾第一次全麵地了解中國動畫。

“中國同行那種每一部短片都嘗試新手段的創作方式”讓他們十分欽佩!

相應的,上美廠也令他們向往。

他們滿懷尊敬之情將《風之穀》的拷貝贈送給了美影廠。

但這次訪問經曆並不是那麼愉快。

高畑勳和宮崎駿發現,上美廠的高層在藝術理念的交流上並不是那麼積極,反倒是不停地詢問與酬金製度相關的問題。

高畑勳後來回憶:“他們認為統一工資是不合理的,應該引進日本的計件薪酬製度。我們感到很失望……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

隻能說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那時候的上美廠,已經麵臨轉折了……

……

這次動畫節,最終由我們的水墨動畫《山水情》奪魁!

作者是特偉,曾製作《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作品。

這個時候,夏天在人群中,能感受到所有人都極其振奮。

國內動畫人從未感覺到自己離世界舞台如此近。

不少人都覺得,國內動畫事業已經處在了巔峰狀態,而上美廠將一直是領頭羊。

然而,美夢易碎。

夏天大概是知道上美廠最後的結果的……

就在明年,上美廠的經濟狀況陷入窘境,37位業務骨乾先後辭職南下入職加工片企業,離開的人數接近動畫片組原動畫人才總量的四分之三。

之後的幾年裡,離職的人數仍不斷增加。

在中國電影業整體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上美廠沒能順利推進產業化進程。然後沒有然後了。

其實早在84年,宮崎駿來上美廠朝聖時,商業震波已四野轟鳴,上美廠艱難轉型,但利潤微薄,畫師們稿酬很低。

後來的某位畫師說:“我為《鹿和牛》工作了一整年,僅比平時多收入800元人民幣。而我為太平洋動畫工作,做一些不動腦筋的簡單活,一個月能拿5000元。”

於是有了明年上美廠37名業務骨乾辭職南下,動畫組四分之三人離開——辭職的年輕人戲稱為“勝利大逃亡”!

其實84年後,上美廠也嘗試過“市場化”。

開始承接大量的廣告業務及對外加工業務,與國外的合拍片計劃也逐漸推上了日程。

效果也是有的——84年上美廠的利潤是55萬元人民幣,而到了87年則高達170萬元。

夏天跟一些底層的員工畫師聊過之後,也是很感慨:這麼大的上影廠,一年利潤還不到兩百萬,是可憐了點……

自己在燕京找的那些幫忙給《西遊記》上色的大學生,乾一個月也有好幾百呢!

整體來看,人心思變啊!

後來就如同預料的那樣,大家不再追求什麼藝術表達,什麼藝術性。而是開始擁抱商業化,擁抱市場經濟。

而且以往的動畫電影的統購統銷也開始取消了,原創動畫幾乎垮掉。

大量專業人才加入到了動畫加工公司,做國外的外包活兒。

洶湧的加工片大潮衝垮了我們獨立的原創動畫表現體係,持續了十幾年後,盲目趨利的積弊也逐漸顯現了出來。

如果說九十年代在題材和審美上還保持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等到了新世紀加工片大潮漸漸退去,國內動畫業的火熱逐漸歸於蕭索。

而上頭開始大力扶持動畫產業時,卻有大量企業借此投機、洗米、套現,粗製濫造的動畫片堂而皇之地登上熒屏,而大銀幕也早已沒有國產動畫電影的容身之地。

那時候,就連審美也開始趨同於國外——自美國迪士尼推出動畫電影《花木蘭》,大量自詡為“中國風”的國產動畫在視覺審美上自覺不自覺地以該片為模板,十餘年來誕生了大批“低配版”的《花木蘭》。

也有了後來的《唐獅少年》……

……

動畫節即將閉幕,夏天站在上美廠的門口,往前一步就出去,往後一步就進來。

可自己又能在這大潮之中,做些什麼呢?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