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看來,劉禪性情溫和,早慧而不驕,心存謀略誌向,有雄主之風。
“謝軍師大人。”
劉禪再次道謝,他也知道,調馬超去汶山,對於現在的蜀中來說,已經是極限,沒辦法給太多兵力跟糧草。
蜀中雖有七萬餘兵馬,實際上將近一大半部曲,都各有統領。
這些統領跟部曲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漢朝實行部曲製,部為司馬,曲為軍候。
曲下設屯長,一屯一百人。一屯二隊,一隊五什。
部曲的數量沒有定製,兵多則部曲多,兵少則部曲少。
這些中層軍官,往往跟將軍關係密切,要麼是同族,要麼就是心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所以諸葛亮也不可能隨便抽派兵力給劉禪。
劉禪的目的已經達到,但劉禪遲疑了小會,繼而開口說道:“公嗣還有一事,想要勞煩軍師大人。”
諸葛亮都準備拿起文書繼續校對了,便道:“世子但說無妨。”
劉禪道:“公嗣想請軍師大人能否跟父王說說,調我兄長封回成都。”
劉封是劉備養子,這跟乾兒子是兩個概念,地位也截然不同。
在漢朝,養子是被過繼來,同樣是有繼承權的。
當年劉備已經四十歲了,但還沒有孩子,為了能讓跟隨的人安心,所以收劉封為養子,頂門立戶。
六七年後劉禪出生,劉封在兒子這塊,就顯得有些多餘了。
諸葛亮聽到劉禪的請求,有些詫異,斟酌語氣說道:“封性格剛猛,於關張二位將軍下習得高強武藝,本身氣力過人,隨大王征戰多年,立下赫赫功勳。”
“且作為大王養子,曾受大王器重,公嗣難道不擔心其心有怨恨?”
諸葛幾乎是把話挑明了,你雖然是世子,但劉封也有繼承權,而且比你更有功勞,難道不擔心他威脅你的地位嗎。
“不擔心。”
劉禪微微搖頭,繼而解釋道:“兄長封性格剛猛,是優點亦是缺點,蜀中各派,不喜者甚多。”
“自聽荊州消息傳來,關將軍身死兵敗,有兄長封與孟將軍不承關將軍之命緣由,然上庸未定也是事實。”
“我聽聞兄長封與孟將軍不合,個中緣由或不得為知,現今荊州三郡丟失,曹吳兵臨上庸,又逢內鬥,恐難以抗敵。”
“若父王調兄長回成都,再行書信一封,安撫孟將軍,命其戴罪立功,上庸之地或可守也。”
“上庸四麵圍山,陸上易守難攻,漢江貫穿,水路易攻難守,於曹吳如同雞肋,內不生變,曹吳攻之無趣。”
“於私,封為兄長,公嗣自當為其周旋,於公,上庸為我蜀中爪牙,來日攻取荊州,亦是更為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