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不是很在乎這些,馬超在涼州長大,地形勢力熟悉,馬超帶隊攻打起來,要輕便許多。
“左將軍,這納羅附近的小部族是何情況,可有了解。”
逛了一圈後,劉禪在一塊大石頭旁邊停下。
趙雲翻身下馬,從馬背上拿出毛毯,墊在冰冷的石頭上。
馬超下馬後,深深的看了一眼趙雲,而後說道:
“納羅那邊說的消息,附近已經沒有什麼大的部族了,往西去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部族,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
“西南方也有不少這樣的部族,多是生活在山林裡,漁獵為生。”
“往北六百裡地,出了大山,有一塊廣闊的草原,那裡有羌人的大部落,人口有十萬之多。”
聽完後,劉禪的思維就很清晰了。
納羅距離成都將近三百裡地,再過去六百餘裡,就有千裡之遙。
暫時來說沒有太大的必要,還不如先行收服這些小部落。
“我欲建設驛置,如烽火台般行通訊之事。”
“這些小部族雖是人少,但也可行屯田之事,收服之後,派遣小數兵卒駐紮,養上少許馬匹,可作向導,亦可存續馬力,往來奔走。”
“約莫三十裡地設一站,兵卒作驛卒,每行三十裡則換馬再行,如此自可高效傳遞信件文書。”
“唯一較為麻煩之事,便在於語言不同,須每驛置都有懂得漢話官卒。”
“倒是可以把這些羌人貴族派去,可瓦解其威,不至密謀叛亂。”
“今已至深冬,大雪降臨,時辰緊迫,隻能是勞煩左將軍,趙將軍,安排麾下,以十騎數十騎為隊,分開進行。”
漢朝也是有驛站的,官名叫驛置,傳驛。
尤其是在絲綢之路上,更是設有大量的驛站作為通訊。
功能跟後世王朝基本上差不多,敦煌郡的懸泉置,便是漢武帝建立,是西域通往中原的絲綢之路東段第一置。
也是兩漢規模最大的驛站。
對於驛站,趙雲跟馬超都不陌生,軍屯跟驛站結合的想法,在西漢就已經有了。
馬超沒什麼感覺,涼州那邊這樣的屯田驛置不少,隻是因為東漢亂世荒廢了很多。
趙雲則感歎道:“世子初學左傳,便能學以致用,果真聰慧不類常人。”
跟馬超不同,趙雲是個讀書人,除兵書外,左傳這些書也讀。
關於驛置軍屯的記載,左傳裡就有詳細的描寫。
所以趙雲認為,世子能有這樣的想法,便是從左傳裡學來的。
“趙將軍謬讚了,不過是拾前人牙慧。”
“驛置軍屯之事,便要勞煩二位將軍。”
劉禪謙虛的說道。
馬超自然是應下,趙雲卻搖頭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誌態,不與華同。”
“此地異族甚多,世子安危當居首要。”
“驛置屯田不過些許小部族,有左將軍總理足以。”
“大王命雲為世子護衛,雲自當護衛世子左右。”
聽到趙雲的話,馬超心中感歎其細心,他自己沒想過這些,最近這些天的戰事,雖然都是牛刀殺雞,但讓馬超感到很是暢快。
自從入蜀後,馬超幾乎都沒怎麼出門過了。
雖說大王賞賜不少,打了大半輩子的仗,也可以享受享受,但曾經害死父親族人,讓馬超心中悔恨鬱結,幾乎是在閉門思過了。
現在好不容易跟了世子,有了機會,要是出了差錯,那可真是...
“當應如是。”馬超連忙表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