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漢四十歲才娶了老婆, 生了五個孩子,隻活下來三個;如今馬老漢年過七十,老婆死了, 三個孩子都是二三十歲,全都是光棍, 隻留了老三在家,馬老大馬老二在本省一家船運公司做船員, 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
三月份馬老三出海,不知道跑去了哪裡, 連人帶船都沒回來, 全村出海找了半個月也沒見著。馬老漢痛失幼子, 哭得眼睛都要瞎了。
這種情況,村裡也做不了什麼,隻能慰問慰問。馬老大馬老二跟船出海了,沒個半年回不來, 馬老漢孤苦無依,天天唉聲歎氣。
馬家房子倒是去年才翻新的,是兩個兒子寄回來的錢。馬老三的收入也隻夠爺倆生活的,沒什麼積蓄。馬老漢算不上“孤寡老人”,但又確實生活困難。
“這樣吧,你們村裡給安排個人, 專門負責照料孤寡老人和馬老漢這樣孩子不在身邊的困難戶, 至少一日三餐管理起來。你們村小, 能有幾個孤寡老人和困難戶?夠五保戶資格的, 申請一下國家的補助。馬老漢暫時缺乏生活來源,也給他申請一下,先申請半年。等馬家另兩個孩子回家, 讓他們父子商量一下,老人總歸還是要人贍養的,要麼回來一個,要麼給生活費。”
馬村長說:“行。”
“看看哪家願意承擔這個事情,一日三餐定個價格,直接給錢,要求至少兩葷兩素,一份炒肉絲,一份魚,一份青菜豆腐之類,一份海藻,除了豬肉要買,其他也不貴,對吧?”
馬村長連連點頭,“行,不貴。”
“你們可以定一份菜單,每周七天,菜色要有不同,不能天天都吃同樣的幾樣菜。米飯要管飽,還要保證乾淨衛生,送餐上門。集中管理三餐實際比一家一戶單做要省錢,其實就約等於食堂,隻是你們這個食堂是專門為孤寡老人困難戶服務的。先試行一個月,賬直接從五保戶補助裡麵扣除相應費用,還包括給做飯的這個人的工資。”
馬村長想明白了,“這是好事啊,就等於至少解決了一個人的工作。”
“對。這個工作安排給女人,找個平時手腳麻利愛乾淨的婦女去做。”又說:“老馬啊,你要把在家裡的婦女同誌的勞動力利用起來。女人不能上船這事是上千年的思想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兒。男人出海了,女人待在家裡做家務活,可家務活不算錢啊,咱們的女同誌多虧呀!”
馬村長不以為然,“女人嘛,還不是在家帶帶孩子做做飯收拾收拾家,家裡沒個女人可不像話!”
“你這個思想也有點陳舊了。”薑明光適度的板著臉,“要承認女同誌在家裡的勞動,女人不能出海掙錢,家務活也得不到你們男人的承認,那怎麼行呢?就是舊社會給地主家當傭人還能有工錢呢。”
馬村長一琢磨:沒錯啊!
*
再去一戶有殘疾子女的家庭走訪。
這家原本已經有了一女一子兩個孩子,女兒是頭生子,今年九歲,五歲檢查出來有先天性心臟病,不好治,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做手術,但我國現在心臟手術技術還很落後,這孩子可能活不到成年。因此這家得到了生育第三胎的指標,生了個三娃女孩,還沒滿周歲。
倆夫妻都挺能乾,男的頭腦活絡會說話,肯乾能跑,在縣裡幾個鎮聯係魚販,算是個中間商,這附近幾個漁村都是他的業務範圍,收入算是村長之下的頭一份;女的開了全村唯一一個小雜貨店,方便全村群眾。
村民多可憐他家大女兒年紀小小的,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死了。他家生活倒是很不錯,蓋的也是新磚房子,兒子七歲上學去了,大女兒在家。
“怎麼不讓孩子去上學?”薑明光問。
女店主忙著倒水泡茶,“書記您坐。”
“去哪裡看的病?”
“去滬城找的專家看的,說那個詞我也不懂,病曆也看不懂,就說妞妞是什麼‘先天性心臟缺損’,心臟少了一塊重要的部件,所以她臉色不好,您看,她這個嘴唇青的,就是沒血色。醫生還說,心臟送血到全身,這個作用有問題,不行。妞妞,去前麵問二姨婆要一袋子海貝殼。”
女孩答應了,慢慢兒出了門。
“這麼嚴重?”薑明光有點吃驚。
“孩子也知道自己的病不好治,”女店主抹著眼淚,“哪是我們不讓她上學,是怕她在學校暈倒了——這也怪不好的。她不在家,我心裡不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