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隻是一個插曲,立足和發展才是主旋律,在這亂世,不去吞並彆人,就隻能等著被彆人吞並,沒有第三條路可言。
尤其是趙愛兒提醒還要防備鮮卑。
如今的鮮卑人口不弱於全盛時期的匈奴,隻是分裂成了幾部而已,也許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但如果再出一名雄主,一統東中西三部,如當年的檀石槐一樣,絕對是個勁敵。
必須加快步伐,開春之後,冰雪消融,司馬朗和趙谘再次投身屯田,組織春耕。
去年步子邁大了,一下子招了幾十萬流民同時開荒。
等到春天來臨,好處也就顯現出來了,去年秋,足足開辟出數百萬畝新田。
雖然是生田,產量肯定不會太高,但也足以養活不少人口。
有餘糧才能招兵買馬,爭霸天下。
春種到秋收這幾個月,將是黎明前最後的黑暗。
這邊在組織春耕的時候,冀州的爭奪開始了。
正月,袁紹和韓馥遣故樂浪太守張岐去見劉虞,想要擁立他為帝,不出唐謙所料,劉虞不但沒有同意,還將張岐等人訓斥一番。
袁紹又提出,讓劉虞領尚書事,承製拜封,說白了,還是想建立一個小朝廷,被劉虞嚴詞拒絕,這才隻好作罷。
謀劃落空,袁紹不得不回到最初的起點冀州。
謀士逢紀獻策“要成大事,沒有一州之地,難以立足,冀州強實,而韓馥庸才,可暗約公孫瓚引兵南下,韓馥必然驚懼,到時遣一能言善辯之士,陳說利害,冀州唾手可得。”
“元圖之計甚妙。”
袁紹然其說,立即給公孫瓚寫信。
公孫瓚早已眼饞冀州這塊膏腴之地了,正愁沒有出兵的借口,收到信之後,毫不猶豫的率領手下步騎兩萬有餘,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南下冀州。
冀州,西麵太行山被張燕占領,東麵是一馬平川,在這裡騎兵可以縱橫馳騁。
很巧,公孫瓚手下有一支名揚天下的騎兵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突出就是一個快,公孫瓚令手下大將田楷統領大軍緩緩而行,麻痹韓馥,自己則親率白馬義從,一路疾馳,來到冀州安平。
駐紮在此地的韓馥大軍毫無防備之下,被白馬義從殺穿兩個來回之後,直接全軍潰退,幸虧潘鳳悍勇,死死護住韓馥,殺出重圍。
袁紹趁機派出外甥高乾與荀諶、郭圖、張景明等人,來見韓馥,假惺惺道“公孫瓚驍勇善戰,現在更是挾大勝之威,各郡縣紛紛響應,袁紹又領兵前來,意圖不明,韓公處境堪憂啊。”
安平一戰,韓馥直接被公孫瓚殺的膽寒,聞言更是害怕道“既然如此,我該怎麼辦呢?”
荀諶麵色平靜,諄諄善誘道“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將軍?”
“吾不如也。”
“臨危吐決,智勇邁於人,又孰與袁將軍?”
“吾不如也。”
荀諶乘勝追擊,語速加快“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又孰與袁將軍?”
“吾不如也。”
韓馥快要哭了,在荀諶的咄咄逼人下,接連三個吾不如也說出口,這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如此的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