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界橋之戰(1 / 2)

袁紹和公孫瓚已經隔著磐河對峙許久了。

雙方不時爆發小規模衝突,每次都是公孫瓚占據上風,但就是被袁紹借助磐河堵住了。

本以為袁紹隻是憑祖上餘蔭的浪蕩子,又被自己打了個措手不及,定會一戰而勝。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公孫瓚越打越暴躁。

相反的,袁紹越打越沉穩。

剛開始的時候,他確實是慌的,硬著頭皮上,勉強頂住了公孫瓚的進攻。

而後便狂喜的發現,張合、高覽皆有大將之才,沮授更是名士,心術大勢所趨,善於觀察趨勢及營造趨勢,如此人才在韓馥手上竟然默默無聞。

袁紹便以荀諶、沮授、許攸、審配等人為謀主,以鞠義、韓猛、張合、高覽等為將。

一邊抵擋公孫瓚,拖延時間,一邊演練軍陣。

軍陣不同於戰陣。

戰陣是以營為單位,全體將士眾誌成城,以高度統一的意誌牽引力量,在主將的引導下發出合力的一擊,威力巨大但是作用比較單一。

軍陣則是兵、將、戰陣的組合,不同的戰陣、兵馬有攻、有守、有策應、有穿插、有迂回……

真正能統帥軍陣的人並不多。

紙上談兵容易,通過兵書和史書,可以學習古之名將的軍陣,但那隻是死陣,戰場形勢是瞬息萬變的。

孫子曰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此戰袁紹手下隻有兩萬人,軍陣規模隻能算是小型,加上有沮授等人從旁襄助,袁紹也能統禦的了。

一直被公孫瓚壓著打,袁紹心中憋了一股氣,相信手下將士們也是如此。

終於等到手下大軍已經能夠熟練變陣時,袁紹知道決戰的時候到了,提筆寫下一封戰書,派人給對麵的公孫瓚送了過去。

公孫瓚冷哼一聲“袁本初終於不再做縮頭烏龜了嗎?”

提筆回複三日後決戰。

雙方休戰三日,靜待決戰之期的到來,袁紹大軍開始讓出磐河防線,緩緩後退,讓出一塊戰場。

期間沒有劫營,沒有試探,沒有任何陰謀詭計,雙方都打算在決戰之時,從正麵擊潰對方,這才顯示出自己的強大。

第三日,公孫瓚大軍早早埋鍋造飯,吃過早飯之後,大軍開拔,渡過界橋,開始整頓兵馬,公孫瓚親率三萬步卒坐鎮中軍,兩側各有騎兵五千,緩緩向袁紹大軍殺去。

界橋南二十裡處,袁紹已經嚴陣以待。

最前方是鞠義親自率領的先登。

先登包括前方的八百槍盾兵,和一千強弩兵。

袁紹駕著戰車,坐鎮中軍,韓猛從旁護佑,張合高覽各自領兵為左右兩翼。

公孫瓚率領大軍抵達戰場,看到袁紹的布置忍不住放聲大笑,袁紹的中軍距離先登足有數十步,就顯得有些怪異。

先登仿佛被舍棄了一般,孤零零的矗立在中間。

此陣結合袁紹手下文武數人之力,專門為公孫瓚所創,如此布陣自有深意。

首先是防備公孫瓚的王牌部隊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是輕騎兵,深得孫子兵法中所說的其疾如風,其殺敵手段主要是弓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