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長安亂(2 / 2)

小皇帝無奈,隻好遂了幾人的意,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張濟等人也各有封賞。

長安叛亂終於結束,朝堂權柄也落入李傕等人之手,官員升降,皆由李傕等人一言而決,然後就收到了徐榮舉薦唐謙為鎮北將軍的奏折。

不久前,王允除去董卓,執掌權柄之時,看出唐謙勢大,故意封了徐榮一個唐謙官還大的鎮北將軍,來分化唐謙。

徐榮不傻,更何況身邊還有個李黎。

李黎對朝堂上那些政治手段有些生澀,但是對於分而化之這種小手段他就太熟悉不過了,當初輔佐董卓之時,對關東諸侯,采取的就是這種手段。

為了消除唐謙的猜忌,徐榮帶著朝廷使者,來到河間,當著唐謙的麵拒絕了封賞,並寫下了舉薦唐謙的奏折。

徐榮對自己領兵的本事頗有自信,但是也很清楚,現在所謂鎮北將軍不隻是領兵打仗那麼簡單。

看著幽州的變化,尤其是唐謙也不把他當外人,說出重重布置之後,徐榮很明白,論打仗自己可能不差,但是彆的就比唐謙差太多了。

董卓的失敗也讓他明白,光會打仗是不行的。

等奏折傳到長安的時候,王允已經完蛋了,朝廷落入李傕之手。

李傕看著這奏折有些驚疑不定,徐榮的本事他是知道的,但是不理解徐榮為啥跑去給唐謙當手下去了。

徐榮的麵子還是要給的,李傕大手一揮,封唐謙為鎮北將軍,又封徐榮為揚武將軍,安樂侯。

好歹曾經都是董卓的手下,徐榮勉強還算是自己人。

唐謙並未懷疑過徐榮,徐榮這個人怎麼說呢?

曆史上的徐榮就是個職業軍人,董卓掌權就跟著董卓混,王允掌權就聽王允的,哪怕明知道是送死,還

是毫不猶豫的去了。

當然,有了這番姿態,連稱呼也從孟和改成主公之後,唐謙就更開心了。

王允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分化之計,幫唐謙敲打了徐榮。

唐謙得知呂布投靠袁術之後,寫信給袁術要與他結盟,兩人一個從南向北,一個從北向南,共分天下。

另外舉薦張遼、許褚、周泰、魯肅、劉曄、張昭、張紘等人。

公孫瓚已經死了,劉備被想辦法困在了並州,如今被唐謙當成的大敵就那麼幾個袁紹、曹操、孫策。

想方設法的打擊三人,阻斷人才流向這三人就是勝利。

荀彧那個沒辦法,從諸侯討董就認準曹操了,夏侯兄弟和曹氏兄弟也沒辦法,那肯定是曹操的沒跑。

袁術作為袁家嫡子,又有偌大的地盤,不信這些人才一個也不動心。

至於袁術得了這些人才之後,會不會逆風翻盤?唐謙並不擔心。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就袁術那人,給他再好的謀士,提出再好的策略,他也得聽才行,當初汜水關下就告訴他招募名士了,如今手下最重要的謀士還是閆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