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歎了口氣“可惜伯喈已逝。”
唐謙想起蔡邕的女兒蔡昭姬也是個大才女,讓簡雍去試試能不能從長安城帶出來。
好歹蔡邕當初也是董卓手下謀士,現在李傕占領了長安,應該不會虧待蔡昭姬。
一個想起了華歆,一個想起了蔡邕,顯然就是答應了,準備搖人了。
先秦諸子百家,有過一段文化鼎盛的時期,隻可惜,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即便盧植他們皆是大儒,隻側重儒學,整理先賢文章,也絕對是個大工程。
盧植他們幾個都是當世大儒,門人弟子無數,有他們牽頭,親自搖人,人應該是不缺了,缺的是錢。
錢的問題隻能由唐謙來解決了。
唐謙拿出幾封早已寫好的信,令人送了出去。
收信人分彆是甄家張夫人、麋家麋竺。
都是有錢人,五大豪商之二,寫信給他們,自然是為了拉讚助。
至於另外三大家,兩個衛家與曹操勾勾搭搭,吳家遠在益州,給錢都不好往這運。
甄家,張夫人收到信後,喊來了二公子甄儼,吩咐道“我會讓人調集十億錢,你準備一下,親自押往上穀郡。”
甄儼臉色大變“母親這是要投向唐謙?之前不是說局勢不明,我們且作壁上觀嗎?”
甄家所在的中山毋極縣正好在中山的最南邊,位於唐謙勢力和袁紹勢力的交接處。
他們也很聰明,不偏向任何一方,反正甄家也沒有什麼傑出的男丁,就隻安分守己的做生意。
現在張夫人一反常態,怨不得甄儼吃驚。
張夫人卻隻是搖了搖頭,把手中的書信給了甄儼。
甄儼接過書信一看,大驚道“此人好大的手筆,我明白了,母親放心,之後我會留下來,在旁襄助幾位大賢。”
他是真的明白了,甄家有的是錢,但是人丁不旺,父親和大哥都性命不長,自己和三弟也不過是中人之姿。
想要在這亂世出頭,不但難,而且太過危險,一旦站不好隊,不但危及生命,還會連累家族。
反倒不如儘心做這件事,不得罪任何人,而且一旦成了,他甄家的功績將是流芳百世的。
不說他本就是讀書人,就單純以商人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另一邊,麋竺的反應也差不多,稍微麻煩的是,麋家在徐州,走陸路需經過袁紹的地盤,隻好走海路。
甄家財大氣粗,不日就湊齊了十億銅錢,由甄儼親自押送來到上穀郡居庸縣。
走近一看,有些傻眼,眼前是一片偌大的工地。
集賢館麵積不大,原來隻是為了少數大儒安心治學之所,現在自然不一樣了。
盧植、鄭玄等人牽頭,至少要數百文人在旁襄助,至於負責印刷的工匠也少不了,自然需要更大的空間。
胡才正帶著工兵,沒日沒夜的趕工,將集賢館向外擴建數倍,如同一座小城一般。
早有人看到他們,一名年輕公子迎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