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長安內鬥(2 / 2)

楊彪、趙溫等朝堂諸公也都毛了,再打下去,大漢就完了,大漢完了,他們的輝煌就沒了。

不得不開始調停二人,獻帝遣皇甫嵩從子皇甫酈勸和李傕、郭汜。

皇甫酈先拜見郭汜,郭汜同意和解,再去見李傕之時,李傕卻不同意,他都想不明白,郭汜為何會突然出兵攻打自己,更何況他覺得自己占據上風。

對皇甫酈說“我有討呂布之功,輔政四年,三輔清淨,此事天下皆知。郭多不過一個盜馬賊,怎能與我並列?我發誓要殺了他,你看我的士卒、方略,足夠對付郭多嗎?郭多又劫持公卿,行為如此惡劣,而你卻想袒護他嗎?”

皇甫酈回答“如今郭汜劫持公卿,而將軍挾持天子,誰輕誰重呢?”

李傕大怒,把皇甫酈趕出營帳,又遣虎賁王昌追殺他。王昌假裝追不上,皇甫酈才得以身免。

但長安之亂,卻並無絲毫緩解,兩人還是不斷的互相征伐,士卒、百姓,死傷無數。

笮融帶人姍姍來遲,見狀也知無法帶天子東歸了,他也不著急,在一旁看起了熱鬨,順便傳播佛法。

正是這種絕望的時候,人們才更容易寄希望於神佛,希望有神佛搭救。

關鍵時刻,楊家動用了最後的棋子,楊奉率兵轉投郭汜。

楊奉原本是安插在白波穀郭泰手下,唐謙攻打白波穀時被他和韓暹跑掉,然後在李傕反攻長安時投靠李傕。

董卓將天子西遷長安之後,李傕奉命與白波穀交戰許久,對楊奉的本事也是很認可的,所以在楊奉投靠之後,也委以重任。

如今楊奉轉投郭汜,對李傕的實力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此消彼長之下,兩人的實力達到了平衡。

朝臣又請來了在外坐鎮的張濟前來協調二人。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人原本是牛輔手下校尉,四人曾經並肩作戰,關係也最深,如今樊稠已死,張濟也是唯一能協調兩人的了。

經過這一番內亂,雙方實力大損,如今更是旗鼓相當,李傕也不得不低頭,接受調解。

各自將女兒作為人質,並封為君、食邑,又將郭汜從弟、張濟之侄張繡、李傕從弟李桓作為人質。

長安都打爛了,沒法待了,小皇帝也向李傕提出東歸之意,接連遣使十次,李傕才終於同意下來。

問題來了,重建了一半的雒陽又被賈詡一把火給燒了,而且唐謙和袁術都有使者在長安。

東歸,去哪?

小皇帝的想法是,這兩人他都不喜歡,他要去兗州投呂布,朝中眾臣的想法則更願意選擇袁術。

不論是唐謙還是呂布,都出身低微,隻有袁術,四世三公,世家出身,和他們有著共同利益。

哪怕袁術已經暴露了野心,但是他們根本不在乎,誰當皇帝不重要,能護住他們世家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爭執不休時,車騎將軍董承站出來道“先彆討論去哪了,先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萬一李傕反悔怎麼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