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無故逼宮,實乃有違孝義,如今太皇太後生死不明,爾等坐視不理,豈不是忘恩負義,如今開封城一片亂局,我等若是協助太皇太後撥亂反正………………。”
一眾部將臉色一變道:“高將軍慎言,軍中無虎符不得出兵,此乃祖製,太皇太後未傳來旨意,樞密使曹大人未傳來調兵之令,我等若輕舉妄動,無論是何理由,必死無疑。”
一眾書生可並未危言聳聽,宋朝吸取五代十國的教訓,對武人戒備森嚴,任何膽敢作亂的苗頭皆會重判。
這一次乃是官家和太皇太後奪權,他們若是參與其中,哪怕是太皇太後勝利,其死後恐怕也難逃下一代帝王的清算。
畢竟無論是何種原因帶兵逼宮,對帝王來說都是無法原諒的,再說滿朝大臣已經支持官家親政,他們又何必做這個出頭鳥。
“我等並非是謀反作亂,而是要保證太皇太後的安全,彆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教訓。”高公紀低聲蠱惑道。
一眾將領不由眉頭一皺,他們的確是受高太後提拔,唯有高太後在,才能保住他們的位置,若是官家親政,恐怕…………。
“而且官家受到邪醫範正蠱惑,立誌變法,日後必然重用新黨,重啟遼夏之戰,到時候有多少無辜將士犧牲,你我恐怕也難逃一劫。”高公紀再次威脅道。
孟元和一眾將領心中一震,他們都經曆過親曆年間的戰爭,自然知道戰爭的殘酷和西夏士兵的凶猛,心中畏戰情緒滋生。
“而且我等並非孤軍奮戰,文官之中亦有很多追隨太皇太後,定然不會對官家不孝行為坐視不理。”高公紀自信道。
高太後乃是保守派領袖,其追隨者眾多,今日不過是被趙煦打一個措手不及罷了!真正較量也未必會輸。
一眾將領對視一眼,緩緩點頭,而太尉孟元則臉色猶豫。
高公紀見狀低聲耳語道:“孟皇後乃是高太後欽點,官家素來不喜,若是太皇太後失勢,恐怕孟皇後的皇後之位不保!你莫要忘了仁宗朝廢後郭氏前車之鑒。”
孟元臉色霍然一變,郭氏乃是仁宗的第一任皇後,同樣也是太後劉娥的欽點皇後,為仁宗不喜,仁宗親政之後,很快廢掉了郭氏,另立曹氏為皇後,而孫女孟皇後和郭氏如出一轍。
“此事需要從長計議!”孟元臉色鄭重道:
高公紀見狀,心中得意一笑,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太尉之位,還是為了皇後之位,孟元必須站在太皇太後這一邊。
有了太尉孟元的支持,大事可成!
孟元憂心忡忡的回到孟府之時,天已經黑了!
突然發現孟府張燈結彩,極為隆重,正想發火怒斥,卻看到一個雍容華貴的身影,正是孟皇後。
“老臣參見皇後娘娘!”孟元上前行禮道。
孟皇後連忙扶起孟元道:“爺爺!此乃家中應該是孫女給你行禮!”
孟元固執道:“禮不可廢,如今你已經貴為皇後娘娘,君臣有彆!”
孟皇後不由一歎,孟元一直就極為固執,她對此也極為無奈。
“你怎麼突然回家,莫非官家剛剛親政,就將你趕了回來!”孟元忽然豁然臉色一變道。
孟皇後苦笑道:“爺爺這是什麼話?是官家請本宮前來,勸爺爺穩定軍心,確保軍中不亂。”
孟元眉頭一皺,他沒有想到官家竟然讓皇後親自來勸他。
“太皇太後如今怎樣?”孟元問道。
孟皇後如實回答道:“皇祖母如今正在寢宮,向太後正在勸她!”
孟元默然,他自然知道孟皇後口中的‘勸’是什麼意思。
“伱應該知道,太皇太後對孟家有大恩,官家並不喜歡你,若非太皇太後欽點,官家不可能立你為後。”孟元凝重道。
孟皇後臉色不變,點頭道:“孫女知道,然而孫女已經嫁給了官家,就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更何況,孫女如今已經懷有龍種,已經和官家榮辱與共。”
孟元冷靜道:“後宮中,除了你還有兩位妃子懷孕,你若生的並非皇子,若是太皇太後不在,恐怕難逃被廢之命!”
孟皇後對此並無意外道:“哪怕孫女此次生下的是公主,日後也會生下皇子,因為孫女已經掌控了女子懷孕的秘方。”
當下,孟皇後將範正的懷孕規律道來,孟元的臉龐第一次出現動容,如果有此方法,孟皇後誕下皇子的幾率大增,皇後生下的嫡子,日後定然是嫡長子,未嘗沒有機會登上皇位,那時孟家的地位才穩如泰山。
當然,孟皇後有所隱藏,她沒有名言趙煦的身體狀況,如果趙煦的身體恢複,那她必定會誕下皇子,如果官家日後不育,那她隻有聽天由命了。
“而且妾身可是在官家立下軍令狀而來,若是不能說服爺爺,恐怕不用官家廢了孫女,孫女也無顏再見官家了。”孟皇後一臉淒然道。
孟元頓時臉色一僵,他自然知道孫女和他的脾氣極像,肯定會說到做到,就是沒有高太後的支持,孫女可能會被廢。
而如今他若支持高太後,自己孫女就已經自廢皇後之位了。
“父親!此乃他們祖孫的恩怨,他們打著骨頭連著筋,難道官家還能殺了太皇太後不成?我們孟家為何要冒著滅族的風險參與其中!”孟皇後之父孟在苦心勸道。
孟元天人掙紮,一邊是高太後的提拔之恩,一邊是孫女未來的幸福和孟家的前程。
良久之後,孟元歎聲道:“務必要保證太皇太後的安全。”
孟皇後頓時喜極而泣,知道爺爺決定站在了官家這邊!
“多謝爺爺!”孟皇後鄭重一拜道。
“希望你以後莫要後悔!”孟元一歎道。
當下,孟元下定決心扶持官家,立即開始暗中布局。
與此同時,蔡確踏入曹府,曹家和高太後關係莫逆,高太後乃是曹家的外甥女,兩家曆代互為犄角,相互扶持。
光獻皇後曹氏讓外甥女高氏嫁給英宗,高太後垂簾聽政之後,報之以李任命曹暉為樞密使。
半個時辰之後,蔡確自信走出曹家。
越是高門大閥,越是行事小心謹慎,如今朝堂三位宰相皆支持官家親政,民間群情激奮要求官家親政,曹家隻需保持中立,就能保證榮華富貴,自然不會冒險行事。
隨後,蔡確又連連拜訪數個軍中重臣,這些都是當年熙寧變法的軍中支持者,以作萬全之策。
做完這一切,蔡確重重的鬆了一口氣,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
他知道這一切,追隨高太後的頑固派定然也沒有閒著,然而隻要軍中穩定,官家年歲已經十八,掌握親政大義,再加上民心在官家,這一次新黨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