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據說《1942》是馮曉剛的夢想…
按他自己說得:18年前看完劉震雲的《溫故一九四二》後,他就想拍這部電影了。
‘我覺得電影就兩個價值,一是認識價值,二是娛樂價值。《一九四二》首先有認識價值,認識我們的民族性,這可以說是我拍這部電影的野心。’
‘我覺得觀眾看完電影後會對我們的民族有一個嶄新的認識,這個民族承受了這麼多苦難,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她身上一定有很多民族優點,比如生命力頑強,比如麵對災難時的勇氣,這一切可能都是。同時,我們的民族為什麼遭受了這麼多災難?曆史不斷重演,這個民族的問題在哪兒?觀眾在堵心的同時,電影可能會給觀眾部分答案。’
爹味十足的一段宣傳!
所謂爹味,就是上位者,至少他們自認為是上位者!
占據社會金字塔頂端,有心或者無意地將自身價值觀和偏好強加給其他人。
以自我為中心,認為“我就是真理”,聽不得一點不同的觀點…
馮曉剛為什麼能會說出‘垃圾觀眾’理論?
還不是因為把觀眾當兒子了。
覺得觀眾需要教育!
老陳也一樣,爹味太足了…
《1942》這個片子,當然是認真拍出來的——馮導為此勞心勞力了兩年,中間還抽空教育網友,獲贈護舒寶雅號…
但是說實話,《1942》的故事不夠流行,跟《唐山大地震》不一樣,後者幾乎人皆儘知,上至八十歲老太太,下到十幾歲高中生,都知道這件事。
人民群眾對於饑荒這個概念,就很模糊了。
沒飯吃?餓死人?易子而食?
這都啥?
某種意義上,《1942》算是一眾類型片,用個彆人的喜好挑戰大眾審美,失敗是必然的!
這麼說吧,即便沒有《泰囧》攪局,《1942》最多也就多收一億票房。
至於這個時空,寧昊的《一鏡到底》,沈夢溪的預測是八億起步!
……
“我來說一下為什麼讚成多收兩個點,第一個原因:製片方如果賺不到錢,很快,他們會轉移到彆的行業,創意、內容方得不到優待,這是違背市場規律的行為,我不明白《人民日報》的那篇社論是出於什麼角度考慮的,為什麼要站在院線方麵
?”
“第二個原因:我們的電影工業還處於初級階段,想發展就得砸錢,誰砸錢?肯定是製片啦,難道要院線砸錢?
‘與其盯著彼此的分賬比,不如思考如何用更好的電影贏回觀眾。’這種話誰不會講?這就是指導意見嗎?我很失望!希望下次再有這樣的爭議局麵,不懂行的人可以選擇閉嘴!”
“另外,《一鏡到底》明天上映,我們依然采取去年的階梯式分賬,通過這件事,我深刻了解到了各位——豎子不足與之謀!”
沈夢溪很是惋惜的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話,算是跟覃虹的那句‘人生必將總是在學習中。這件事,讓我更加深刻地學習並見識了各位。’相映成輝…
覃虹比黃忠磊做的還絕——《1942》的階梯式分賬:億內維持43%:57%;超過3億的部分,45%:55%;超過8億部分,47%:55%…
算是遞增式分賬!
覃虹的《王的盛宴》遞減式分賬:“首周43%,次周41%,再次周39%,直至下片…
截然不同,星美直接跟華宜成了直接對手——《王的盛宴》和《1942》同日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