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隻需對表現卓越的地方許以嘉獎即可,甚至每年還能搞個榜單刺激一下地方經濟民生。
淩卓將此想法寫下來,又詳細的羅列了幾條其中的推進方向。
如果千閣學坊作為最終學府,那麼在正式接納各地方推舉的學子到達學坊後仍需統一進行一次測試,為得是預防有人渾水摸魚,霸占名額送來一些酒囊飯袋。
再者依著皇伊賢的計劃,在他親政後,便會開恩科。
如此一來,參加學坊進學之路的學子又該有何優勢與自學的人才公平的科考?
淩卓想了想自己那個世界,好像考公務員在考大學之後,如果學坊進學後,仍然要參與恩科,那麼千閣學坊好像有點不那麼重要了。
以往的千閣學坊可是包羅萬象,有帝王和皇親國戚直接到學坊,得眼緣得機遇的學子便可一飛衝天。
所以這才是千閣學坊這麼多年在皇朝子民心中屹立不倒的地位由來,也是那麼多人寧可奔波萬裡,冒著生命危險到學坊的原因。
既然要改製,那好的一麵便不能被一股腦剝奪。
如果這是眾人心中所向往的機遇,那便可以給千閣學坊特權,自己是帝王之一,那便可以時常駕臨學坊,一則監督,二則親自選拔人才。
這樣令千閣學坊的傳統延續,才能不讓人反感的順利推陳出新。
或者給學坊結業的學子劃分一個等級?結業後等於舉人?
如此一來,千閣學坊便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結業和學子可以自由往上參加進士,而後便可被委派任職。
淩卓將自己所想的都一一羅列下來,滿滿的書寫了許多紙張。
直到素錦進門來稟告說賀東陽求見。
淩卓立刻擱下筆,起身奔出殿外。
賀東陽以往瀟灑的模樣此時已經蕩然無存。
正頂著一頭亂成稻草的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