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擺攤小食日常》全本免費閱讀
說到做朝食,大抵是吃食行當中最為辛苦的。
吳懷夕這幾日睡了個飽,每日按時喝藥,為了增加抵抗力,不是今日吃柑橘,就是明日啃莓果,可算將自己身上的紅點子消了下去。
更夫的手中的竹梆子一敲,寅時到了。
吳懷夕用楊柳枝蘸了一點兒鹽清口,再用冷水撲了把臉,披了件襖子便開始忙活。
昨夜睡前她就已經泡好了五斤黃豆,到現在約莫也有五個時辰。黃豆吸了水粒粒變得飽滿鼓囊,她淘洗乾淨後,便將它們少量多次地倒入那隻磨盤中,一邊加水,一邊磨。
起初是還好,磨盤在吳懷夕胳膊的不斷的轉動下很快便擠壓出不少的豆糊。待轉上兩刻,她就不這麼認為了,磨出這麼多豆糊,為何木盆裡的黃豆還有這麼多!
逐漸發酸的胳膊讓她感歎豆漿機是多麼偉大的創造,心裡愈發篤定日後一定要買上一頭騾子。
直至磨了有一個半時辰,這五斤黃豆終於叫她磨完了。然,這隻是做豆花的第一步而已。這麼多豆糊在屜布的過濾下,才有了兩桶奶白色的生豆漿。
她點了泥爐,擱上兩塊煤球,待煤球燒得通紅,便將這兩桶生豆漿全都煮開。大火將豆漿煮得沸騰,很快整個小食攤都彌漫著一股豆香味。
一桶蓋上蓋子,在木桶底部加了些生石灰與水溫著,確保喝起來時還是溫熱的。
一桶加了一些草木灰不斷用鏟子攪拌,靜待一陣子,就變成了滑嫩的豆花。
光這樣可不行,吳懷夕還得準備豆花的臊子。
乾完這些活,天還未亮,隻是泛著一點兒白色,但河邊依舊有不少攤子準備開張。
若隻是在豆花中添些榨菜、蝦皮,實在是常見,如何能叫人心甘情願地喝上一碗,定是需要一些特彆的能吸引人的臊子才行。
肉與蔬果是越早越新鮮,吳懷夕摸了最後的二十文錢,便去所有的攤子上溜了一圈。待她回到自己的小食攤時,身上真是一文都沒有了。
今日的豆花若是不掙錢,明日她就要喝西北風去。
起鍋燒油,開始準備肉臊子。她隻買了半斤肉,剁得極碎,又切了許多白菜丁進去,炒出來便是油亮亮的一大碗肉臊子。
做完這些後,她煨了一些紅豆,等開張後就慢慢出沙了。
一隻泥爐根本不夠用,每次做菜要一個一個來,待多掙錢些,再添置一隻。
天逐漸亮了,街道上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他們大多都是碼頭做工的工人,或是一些販夫走卒。他們早早就出門了,也顧不得在家吃上一頓朝食,買上幾隻包子、吃上一碗麵或餛飩,才是他們日常的選擇。
今日倒是不同,這河邊上不知什麼時候,又多了一家攤子,那攤子的掌櫃是位年輕的小娘子,眉眼彎彎,正吆喝著叫賣,
“賣豆花咯!美味的豆花!肉的三文,甜的兩文!”
豆花大家倒是都嘗過,隻是這樣一碗豆花,要賣上三文,確實是有些貴了,還不如買上隻肉包子。
路過的幾個行商紛紛都搖了搖頭。
但豆花的香味夾雜著肉味撲麵而來,又讓人依舊忍不住過去瞧上一眼,怎麼會這樣的香?是肉的香味!
“吳小娘子,真的是你!”
陳福來早就被這誘人的豆香給勾了過來,打眼這麼一瞧,這不就是那位請他兜售菌子的吳小娘子嗎!
“陳大哥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