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建新家,李建文的心也很火熱。
他也非常渴望能有自家的一個新家,不止是在理論意義上,還是在現實意義上。
李秋言三人也早就知道自己即將會有獨屬於自己的房子,對新家的建成非常積極。
翌日,在吳招娣幾人的火熱宣傳下,整個村子都知道李建文一家用舊屋換宋清梔教學的事。
作為當事人之一的宋清梔,自然收到知青的詢問。
“宋知青,他們都說你願意給鄉下人教書,就是換一間房子住,是真的嗎?”
麵對八卦人人都好奇,一聽到有人發問,其他知青紛紛伸長了耳朵。
宋清梔既然已經決定住下,自然不會遮掩。
麵對眾人試探的眼神,鄭重點頭回道:
“對!村裡人說的沒錯。我就是用教三個小姑娘的小學知識,換取一段時間房子的居住權。”
“嘶——”
“居然是真的!”
“村裡居然允許這樣操作嗎?這樣下來,就可以自己一個人住了。我怎麼就沒遇到這種好事呢?”
……
一時間,議論聲驟然響起,紛紛表達心中的震驚。
第一批的知青,可以說都是有來路的,之前的居住條件不知道好上多少。
來到農村後,需要住在泥土搭建的炕上也就算了,還是一大群人,一整排地睡在炕上,根本無法適應。
但是和大隊長申請自建房,又不允許,說是沒有這種政策。
在知青們看來,不過就是不想給知青們侵占宅基地的借口罷了。
現在宋清梔外出獨居的方式,似乎給了她們一個新出路。
說是教學換住,真實的原因不用想都知道。
一個連對知青都沒什麼耐心的人,怎麼可能當農村小姑娘的老師?
宋清梔一看,就知道不少人心中已經動了小九九,心中隻覺得好笑。
這群人還真是蠢笨如豬,這麼假的理由都相信,以後肯定是被人坑騙的貨色。
想到這,她總有一種鶴立雞群的不適感,飄飄然離去。
等到知青們反應過來,想要詢問宋清梔具體的操作方式時,連人都找不到了。
“誒?人呢!”
“怎麼趁我們不注意,跑了呢?”
“該不會剛剛的話是騙我們的吧?”
“到時候看她離不離開知青點不久行了。”
“有道理!有道理!”
……
一群人暫時按捺住腳步,等待之後的消息。
至於另一位當事人——李建文一家。
出於對李建文的恐懼,並沒有多少人敢上前找不痛快,但也有那些真心和劉芸夫妻倆交好的,關心地詢問緣由。
當知道是真的為了女兒讀書之後,其他人也不好再說什麼。
畢竟劉芸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認了死理。
如果非要上前找不痛快,估計以後做朋友都困難。
甚至最後還想到了一個好理由安撫自己。
“也是。如果你們建了新房子,舊屋就那樣空蕩蕩地放在那裡,你家那兩個不安分的嫂子,肯定會費儘心思住進去,鬨得人都不安生。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