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歐冠淘汰賽最高水平的技戰術較量就這麼簡單,那媒體真的就是贏麻了。
海因克斯這場比賽的思路還是要進攻,但並不是盲目地進攻。
他對裡貝裡和羅本的要求是,儘量多往回撤,馳援中場,目的就是確保拜仁控製住中場。
“AC米蘭的三叉戟確實很有實力,但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羅納爾迪尼奧和帕托在兩側,他們基本上是不參與防守的,就算是前場逼搶,那也是象征性的眼神式防守,亨特拉爾就更不用說了,他的速度偏慢,更多是頂在前方。”
早在巴薩效力期間,羅納爾迪尼奧就以不喜歡防守著稱,來到AC米蘭,他就更是如此了。
帕托則是跟所有的巴西球員差不多,也是不喜歡防守。
但幾年過去,AC米蘭的這一套打法明顯已經不符合當下的足球技戰術趨勢了。
如果前麵三叉戟都不回防,那中場怎麼辦?
安布羅西尼、皮爾洛和貝克漢姆,這套三中場能守得住中場?能保護好防線?
如果上弗拉米尼,防守相對會好點,但問題是,三個人裡拿下誰?
海因克斯隨後在戰術板上,畫下了拜仁反擊時的長傳線路,基本都是去找兩名邊後衛的身後,也就是通過長傳,讓裡貝裡和羅本去打對方邊路。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拉開中路的防守力量,讓AC米蘭本來就薄弱的中路,變得更加單薄,最好是讓蘇東能夠直接麵對對方的中衛。
除此之外,海因克斯還提出,讓施魏因斯泰格壓上去,踢類似於前腰的位置,莫德裡奇則是回撤,跟馬斯切拉諾搭檔,讓中場變成了類似於三角形站位。
原因很簡單,他需要施魏因斯泰格在防守的時候去壓製皮爾洛,在進攻的時候積極後插上。
這就有點兌子的感覺。
在羅納爾迪尼奧和帕托不回撤的情況下,拜仁的中場要比AC米蘭人數更多,如果能用施魏因斯泰格兌掉皮爾洛,那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拜仁都是賺大發了。
所以,海因克斯對施魏因斯泰格的任務也非常明確,發揮他跑不死的纏鬥能力,掐死皮爾洛,讓他發揮不出威脅來。
隻要搞掉皮爾洛,AC米蘭的中場還有什麼好怕的?
整個攻防思路都清晰了,球員也都基本知道主教練的戰術意圖了。
在隨後個人發表意見的時候,蘇東提了一個要求,他希望施魏因斯泰格能適當注意一下皮爾洛的位置,儘量在球隊進攻的時候,在AC米蘭中場和防線之間,留出一定的空擋給他。
“我看了昨晚的比賽錄像,又看了過去幾場比賽AC米蘭中衛的比賽錄像,我發現,蒂亞戈·席爾瓦的防守真的是內斯塔教出來的。”
“怎麼說?”佩佩饒有興趣地問。
“他的個頭其實不高,一米八三,但他的防守很像內斯塔,因為作為個頭不高的中衛,其實他很靈活,但他防守的第一下意識不是上前去堵住對方,而是往後撤,回到位置上。”
上搶型中衛跟落位型中衛,其實區彆還是很大的。
前者是主動出擊,後者是被動防守,在越來越強調控製球權的當下,主動出擊型中衛無疑正越來越討喜,當年蘇東在巴薩效力期間,普約爾在沒在,對巴薩的防守影響非常大,因為普約爾就是上搶型的中衛。
但問題來了。
主動出擊本身就是一種冒險,就會存在一定的失誤概率,任何一名主教練會接受中衛上搶,本身就是允許他們出現失誤,但在媒體和球迷看來,你中衛是最後一道防線,出現失誤就是饒不可恕。
那落位型中衛呢?
由於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回到位置上,儘量在減少自身的失誤,所以看起來就更加穩健。
內斯塔被誇,從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如此。
也許有人就會問了,那為什麼還會有主教練允許中衛上搶呢?
深入了解技戰術的球迷肯定會知道,現代足球講究的是寸土必爭。
球權和空間,一定是球場上永恒的主題。
落位型中衛在落位時,本身就是在把空間讓給進攻方,這是一種被動消極的戰術。
所以,最近這些年,上搶型中衛的作用是越來越明顯,發揮出來的作用也是越來越大。
拜仁的兩名中衛盧西奧和佩佩都是上搶型中衛,所以拜仁的後防線時不時就會抽風。
但相比於上搶型中衛所帶來的收益,偶爾的失誤反倒顯得不重要了。
如今,AC米蘭的兩名中衛都是落位型,這無疑就給了拜仁前鋒,尤其是蘇東,相當大的可操作的空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