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鐵麵無私(1 / 2)

太子妃很忙 元月月半 5645 字 9個月前

康熙白眼一翻,整個人往後倒。胤禛連忙向前,拍拍他的胸口,給他順順氣:“汗阿瑪彆氣,他們沒來向您辭行,估計是去做什麼隱秘的事。”

“什麼事——”康熙深吸一口氣,“什麼事用得著瞞朕?!”

胤禛:“皇上二哥安排的事,兒臣即便想知道也不好打聽。不如兒臣去找皇上二哥過來,您親自問他。”

“快去!”康熙催促道。

胤禛:“兒臣這就去。梁九功,王以誠,還有你們,照看好汗阿瑪。”

康熙望著胤禛的背影,感覺他一點也不著急,不禁皺眉:“梁九功,你說老四剛才是不是故意的?”

“故意?”梁九功下意識搖頭,“四爺沒這麼大膽子。”

康熙擺手:“剛才老四臉上閃過不耐煩。彆人心裡有氣不敢故意氣朕,老四敢。彆忘了,當年德妃說他大了無需照看,老四個犟種當時就說,他長大了,也可以出宮住了。那時才十來歲就敢那樣說,敢故意氣朕一點也不奇怪。”

“那您知道四爺是故意的,就彆生氣了。”梁九功道,“皇上沒告訴您,估計怕您擔心。”

康熙冷笑:“怕朕攔著他還差不多。不信?待會兒皇帝過來朕問問他。”

一炷香後,胤礽才從乾清宮過來。而胤礽進了慈寧宮,還未說話先咳嗽。康熙頓時顧不得“興師問罪”,關心道:“有沒有宣太醫?”

“小小的傷風,無礙。”胤礽問,“四弟說汗阿瑪找朕,還跟朕說有要事,出什麼事了?”

康熙噎了一下,“彆聽老四胡說,不是什麼大事。朕聽說十七不在京城,好奇他去哪兒了。”

“十七弟去南海了。”胤礽道,“年後才能回來。”

康熙張嘴想問去南海做什麼,瞧著胤礽不太想說,逼著他說出來,胤礽心裡也不大痛快,於是就沒問,而是叫胤礽回去歇息。

和平四年,大年三十,皇宮家宴,十幾個親王少了近一半,皇子和皇侄也少了好幾個。康熙興致不高,胤礽也沒了讓小太子去逗康熙開心的興致。

沉悶的皇家家宴結束,大清臣民迎來和平五年。

胤礽登基的第五個年頭,京城百姓的生活和康熙主政時沒多大差彆,真要說點什麼,便是自打皇帝的兄弟入主各衙門,貪官明顯少了,各衙門的官員做事認真了。順天府和大理寺審理案件用時也短了,有時甚至一天就能結案。

可是除了這一點,百姓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好處。至於某些地方不加賦,某些地方賦稅低,百姓認為和平帝效仿康熙帝。畢竟當年湖廣百姓遷往四川時,朝廷曾下詔,移民墾荒地,五年起才征稅。滋生人口,永不加賦。

不滿胤礽頒布“不得阻攔節婦改嫁”詔令的酸儒走親串友時,聊到過去的四年,不但給胤礽按上“窮兵黷武”的帽子,還說他任性妄為——三天兩頭派船出海,舉行火器演練。

礙於和平帝喜歡出來閒逛,怕傳到胤礽耳朵裡,酸儒們心生不滿也是關起來門來議論。

大年初五,南方祭財神,北方人吃餑餑的時候,南北百姓心底認為今年還會跟往年一樣,嘴上依然忍不住念叨,但願一年更比一年好。然而,就在這一天,揚州多個鹽商、兩淮巡鹽使和兩淮運鹽使被抓了。

年初五這一天,百姓認為不該走親串友,應當在家呆著。可是乍一聽說這個消息,大清各地的百姓忘記年俗,紛紛走到交好的親戚鄰居家中打聽到底怎麼回事,鹽是不是要漲價?

京中百姓不吃米可以吃麵,沒有米麵還有番薯、玉米和地蛋可以果腹,除非京城發生大動亂,不然絕不會餓肚子。

如此關心鹽價,除了十斤米也換不到一斤鹽以外,還因沒有彆的東西可以替代鹽。可是人若是三天不吃鹽,會感到渾身無力,乾活都使不上勁,所以才這麼著急。

胤禛怕路上出現什麼變故,命弘晏和弘暉走海路,直接到天津衛下船入京。以致於跟鹽商和巡鹽使牽連頗深的京官收到消息後,在半路上各個官道和驛站布下天羅地網,愣是沒堵到人。

胤禛正是防著怕被連累的京官殺人滅口,在呈給胤礽的奏折上,才請求胤礽先瞞著鹽商被查的消息。

胤礽得知是弘晏和弘暉看押犯人,便瞞個十天,估摸著涉案的朝中大員收到從揚州送來的消息,弘晏一行也到海上,就使人把揚州鹽商出事的消息放出去。正因如此,才能在短短半天之內傳遍大街小巷。

江南各地商人聽到這個消息,和老百姓的反應截然不同,而是關心的是朝廷接下來會選哪些人接替那些人。

常人說鹽這個行當暴利,怎麼個暴利法?打比方,揚州各鹽商一年交給朝廷的鹽稅六百萬銀兩,那麼落到他們兜裡的隻會比六百萬多,比京城日進鬥金的堂堂雜貨店還賺錢。

雜貨店還要到大清各地挑貨,而鹽商隻需打通上下關係就可以在家中收錢。若是再勾結賣私鹽的商人,那真是比朝廷還有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