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可有中意的人選?”劉備直接將問題拋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看出了劉備的顧慮,輕笑道:“主公何必為難?調撥荊州籍的戰將去助阿喬,不是去給阿喬當護衛,而是去荊州立功的。有功勞可立,難道那些荊州籍的戰將還會有不樂意嗎?”
劉備反應過來,也笑道:“是我剛才考慮太多了,既如此,可令宗預、鄧芝和傅肜前往。”
宗預和鄧芝都是活了七十多歲,季漢後期位居高位的戰將,見證了季漢的興起和衰落。
傅肜在夷陵之戰後替劉備斷後,死前高呼“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其子傅僉亦是死戰之將。
論忠勇,宗預鄧芝傅肜三將都是無可挑剔的。
劉備也是欣賞三將的忠勇,再加上三將在地方也有曆練,尤其是鄧芝曾當過幾年廣漢太守,任內清廉、嚴謹,頗有治績。
這次漢中戰事返回,劉備就將三將都留在了成都。
諸葛亮仔細斟酌後,對劉備的人事調遣表示認可:“有將無兵也不行。可再令四將各帶二十軍中好手同往江陵城。”
帶的兵多了,不僅影響行程,路上的補給也難。
再加上曹操還在長安,劉備也不敢輕易讓張飛黃忠趙雲等大將率大軍去荊州助陣,否則讓曹操判斷出劉備兵力不足後再打漢中,劉備就隻能坐視曹操叩關了。
劉備讓秭歸的孟達去打東三郡,除了法正想讓孟達立功外,也是因為益州兵馬要提防曹操。
而諸葛喬在信中提及的讓劉封屯兵秭歸,劉備則未采納。
在確定了去荊州的人員後,劉備沒有耽誤時間,當即就召來左將軍掾馬良、牙門將王平、將軍宗預、將軍鄧芝和將軍傅肜。
得知要去荊州助諸葛喬行事,眾將都是眼有欣喜。
正如諸葛亮說的一樣,去荊州有立功的機會,又有誰會不願意呢?
若走文職,治理地方考核政績,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升遷;可若走武職論軍功,那升遷速度可比文職快多了!
趁著年輕還能打,眾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