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1 / 2)

清穿之重設曆史 裁風 5224 字 11個月前

也許胤俄的失蹤,與大哥並非沒有關係。胤禛在心裡想著,那個石叔叔,也許是十叔叔也不一定。

伊爾根覺羅氏見三個小人小孩晃晃悠悠進了船艙,不禁失笑,一扭頭,見胤禛自己一個人站在一旁不知沉思著什麼,輕笑著道謝:“多虧了有四弟你們,要不然囡囡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萬歲爺和額娘。”

“大嫂客氣了。”被打斷思緒,胤禛依舊麵無表情乾巴巴地說。然後微微頷首,緊跟著也進了船艙,想聽聽小八和胤禟講故事。

——至於那些猜測,他並不打算跟胤禩說。

三位阿哥帶著大福晉和皇長孫女進京的消息著實在朝堂上引發了一些動蕩。

直郡王遠據台灣六載未曾回京,如今除王爺本人外,一家人都進了京,這其中是否暗藏了什麼玄機?而默許這個舉動的萬歲爺又是什麼想法?這又與一個多月前離京南下的皇太子有無關係?

於是當滿朝堂陰謀論大肆蔓延的當口,京城外已經有好幾撥人在等著迎接貴人了。

第一撥自然就是康熙派出的人,雖然一個兒媳婦不值得他派人迎接,但好歹這是他的長媳,還帶著他的皇長孫女,兒子還養在他這裡。當然頂頂重要的是,伊爾根覺羅氏也算是個好媳婦,他也覺得這個皇子福晉實在委屈的緊,倘若他不這麼做,難保京裡那些捧高踩低的人不會對長媳不敬,就算一想起大兒子就煩得緊,但長媳的這個體麵他還是給的起的。

第二撥自然就是惠妃派出來的,雖然場麵等級檔次什麼比不上康熙,畢竟一個後妃拿不出,也不敢拿出多大的勢力,但人家也是有娘家的,納喇氏還是很給力的,更何況,人家是真心疼愛兒媳孫女的——兒子已然是見不到了,自然要心疼媳婦孫女。

第三撥是直郡王留在京城的宅邸派來的,直郡王當初雖然拍拍屁股去了台灣,但一個郡王,京裡還是必須得留套宅子,留了宅子就要有人守著。一個郡王府,就是主子不在,僅剩下最基本的配備,那規模也還是很壯觀的,。

第四撥就是伊爾根覺羅氏的娘家了。前三撥都有皇家支撐著,可這閨女他們也是心疼啊。平常人家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人家那水不管是潑哪兒,一年至少能回門一次,實在不行,山不就我我還不就山啊,偏偏他家這女兒,好端端的皇子福晉,硬被跟著丈夫發配到了那麼遠的地方,好不容易進京了,他們當然要迎自家姑奶奶回娘家。

四撥人在城門口一見,其他三撥立刻給康熙的人讓路。

大福晉帶著女兒跟胤禛兄弟三人告了彆後,便上了康熙命人準備的車,直奔紫禁城。

直郡王府的人連忙跟上——說不定晚上還能把福晉接回家呢。

胤禩胤禛本想一同回府,不過惠妃派來的人見到胤禩後,立刻上前見禮,然後詢問是否進宮。

考慮到出門也有好幾個月了,胤禩便同胤禛商量了一下,和胤禟一起,緊跟著大福晉也進了宮。

康熙倒是沒見大福晉,畢竟兒媳婦和正當壯年的公公什麼的也要避諱,隻教人把大格格抱去乾清宮歡喜歡喜,至於大福晉則是直接去了鐘粹宮見婆婆。

當天晚上,禦膳便擺在了鐘粹宮。

飯後,大福晉見到兒子後就沒撒手過,康熙也體諒大媳婦不容易,也沒生氣,就這樣跟大福晉聊起來,大多是了解一下胤褆在台灣的情況,惠妃則是抱著弘陽作陪。

大福晉是個聰明的人,對於胤褆的舉動,她基本都是知道的——除了繞過整個美洲從白令海峽跑去蒙古的事跡——而胤褆的目的她雖然不知道,但並不妨礙她跟康熙說話時刻意保留三分警覺——這父子倆的關係究竟如何她不了解,但把王爺趕去台灣的確實是眼前的人。

前幾天得知胤礽跑去台灣見胤褆,康熙自然在乾清宮發了一通火,但如今聽到大媳婦所說的大兒子的表現,便覺得胤褆對太子應該沒有那種想法了,放心了幾分——他一直覺得老大和太子當初攪和在一起隻不過是覺得新奇。孩子麼,總有那麼一段狗都嫌的時候。至於愛情,在他心裡,愛情這玩意隻會讓人拋棄妻子罔顧天下蒼生,比如他的汗阿瑪和孝獻皇後,所以他對愛情一直深惡痛絕,不想體會,不想接觸,也不想理解。不過就算放心了他也不想讓老大回來,總歸都是太子身上的一個大汙點,他瞧見了膈應得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