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們站在長方體寬的一頭,那麼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兩根立柱的上端分彆綁一根處理好的線(獸筋或細藤絲)。
將線放長一直到長方體的另一頭,再找來一根細棍將線拴在上麵,這裡需要格外注意的有兩點。
首先是線的長度稍稍超出長方體少許,以能夠下移到最下端或者上移到最上端為宜,其次是線應當在長方體內部。
回到我們站的這一麵,把處理好的線綁在遠離地麵的細棍上。注意線的密度取決於線的粗細與柔軟度。
如此,這一頭算是暫時處理停當了!另一頭要稍稍複雜一些!
把線交叉分成兩組,也就是說假設給所有的線都標上號,那麼單數就為一組,雙數則為另一組。
單數的一組綁在前麵的那根木棍上,雙數的則需要在另一端豎著栽一排木棍,再把線綁在中間的位置。
同樣的,這裡的密度根據需要來定。但總體上,這些線仍然得按號來排列的!
調整直到兩組線能夠暢通無阻地上下交疊反複就可以了。當然,到這裡大家就都明白,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織布裝置。
與它配套的還有一些小東西,包括紡車,梭子啥的,時間緊迫,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訴了。
這些玩意兒還是破費功夫的,大家夥這段時日又一直沉湎於挖紅薯,修整山洞啥的,隻有幾個湊趣兒的人小蘿卜頭圍著打轉兒!
緊趕慢趕地,終於在這日準備好了一切需要地簡單粗陋的機械!而水塘裡的麻也漚得確乎可以了。
麻漚好了,接下來,就是乾體力活的時間了——捶麻。捶麻是要把麻充分的搗爛,去除大部分的,隻剩下纖維。這期間,要經曆多次的捶打晾曬,捶打再晾曬,最後把泛白的纖維堆放在一起。
這實在不是一個弱女子能乾的活計!好在阿依尚且知曉一二先人的智慧,終於在手都抬不起來之前,做出了一個兌。
靠著石壁的地方選取一處平坦開闊的地方,在地麵上挖一個合適的坑。再把經過簡單雕琢的石槽,放進去,把周圍的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