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忙道:“謝陛下關心。”
這時,嬴政又將目光望向了李陽身後的韓信,雙眼一亮。
隻見這位小將,年紀輕輕,沒想到李陽的請功表上,卻是以此人居功。
“你便是韓信?”嬴政問道。
眾人也紛紛望向了韓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個人的出身來路,據說是此人不務正業,靠一個洗絲棉的老婦人接濟度日。
之前出征前,李陽提及說靠此人可以平亂,大家皆覺可笑,不過如今亂象已平,則要另眼相看了,所以紛紛仔細打量。
韓信立即回道:“末將韓信,參見陛下。”
嬴政點點頭,讚賞道:“嗯,不錯,年輕有為。”
接著轉頭,對李陽問道:“李陽,快與朕說一說,此次你是有什麼方法,連奪兩城的。”
眾人也紛紛笑道:“是啊,我等可是百思不得其解呢,就等著中丞相回來給我等解惑了。”
“其實,這皆不是臣之能,而是韓信之功。”李陽笑道。
“哦?”眾人一愣,更是詫異。
接著,李陽就把如何用東陽郡三千兵布疑兵陣,收降劉季部,又如何利用劉季部,在下相縣上演裡應外合的計策一一講了出來。
眾人一聽,恍然大悟,終於明白李陽他們是如何連奪兩城了,竟然是如此絕妙的計策。
頓時,眾人無不佩服的連連稱妙!
就連章邯都忍不住讚了一聲:“妙計!”
是的,能想出如此妙計,當可以算得上是用兵如神了!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對韓信另眼相看了,這人……還真是一個軍事天才!
同時,也佩服李陽的識人之明。
而韓信,則連忙謙虛道:“此戰,若無中丞相與李由將軍,單靠末將之計,卻是無法勝之。”
“爾等此次,皆是立了大功!皆是當賞!”嬴政大笑道。
“李陽……你的封賞稍後再論!”
“李由,升護軍副都尉,繼續統領羽林軍。”
李由大喜,趕緊謝恩:“謝陛下!”
嬴政繼續道:“韓信,當初李陽曾向朕舉薦時,就曾言你有精通兵法,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如今看來,果不其然啊。既是軍事奇才,朕必重用之,今封你為左將軍,掌京師衛戍中尉一職,護京師安全。”
“末將,謝陛下隆恩!”韓信一聽,頓時激動不已,趕緊謝恩。
眾人聽到這個封賞,無不紛紛對韓謝道賀。內史騰告老,他這個空缺,果然是給韓信了
這可是至關重要的職位啊,可見皇帝對韓信之看重。
當然,嬴政之所以把京師衛戍中尉這麼重要的職位給韓信,也是有著自己的考量的。
一來,是韓信此次平亂,確實證明了他的用兵才能,軍中少有。
二來,京師衛戍中尉一職,事關鹹陽的安全,所以這個人選必須絕對的忠心可靠,而且還不能與率軍鎮守邊郡的大將有太多關聯。
因為,如果擁重兵鎮守邊郡的大將,如果造反,或進京逼宮,怎麼辦?
執掌京師安全的大將,如果也是聽命於擁重兵外任大將的話,皇帝豈不危險了?
所以,換句話說,京師衛戍中尉一職的人選,必須不能是蒙家係的人。
而如今大秦的將領當中,也就韓信最讓嬴政放心了。
這也是為什麼,內史騰告老,嬴政遲遲沒有決定京師衛戍中尉一職人選的原因,因為根本沒有合適人選。
“陛下,臣這次南方平亂,現我大秦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待皇帝封賞完韓信,李陽便出列奏道。
“哦?”嬴政眉頭一皺,他還是第一次聽到李陽用“很嚴重”這三個字,不由正色了起來,急道:“是何問題,快快講來!”
眾人也皆是驚疑的望向了李陽,因為聽得出來,李陽似乎要說的事,並不簡單。
果然,李陽道:“臣這次平亂,賊乃是楚國餘孽項氏。項氏有侄,名項羽,其人驍勇無敵,臣惜才,本欲想勸降,可是其寧死不降,皆是因當年楚國的亡國之恨,至今難消。”
嬴政臉色沉了下去,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大家看得出來,皇帝生怒了。
眾人已經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了,所以皆不敢作聲了。
李陽接著道:“秦一統六國,乃是順天道,應民心,為的是結束戰國之亂,造就太平盛世。然而,臣有感,六國百姓,其心皆念舊國。臣此次回朝,一路走來,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楚地百姓,皆稱楚人,齊地百姓,自稱齊人,而於鹹陽,臣亦聽老秦人,自稱秦人,老秦人而稱楚地之人為楚人,稱齊地之人為齊人……”
說到這裡,李陽輕笑一聲:“陛下,可覺得怪乎?皆是我秦國子民,為何要按舊國地域來區分是楚人,還是齊人,還是秦人?如今我大秦一統六國,難道不都是秦國人麼?若長此下去,不去改變此種現象,恐怕就是過了百年,以前的六國百姓,也還是不會自稱秦人。”
這一下,嬴政不由凝重了起來,李陽所說的問題,確實非常的嚴重,而且非常的致命。
“李陽,你所說這個問題,可有辦法改變?”嬴政趕緊問道。
李陽點點頭:“當然有辦法,那便是統一思想,統一民族意識!”
頂點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