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大刀闊斧的增設教育部,自然需要財政撥款,而且還不少。
因為各鄉亭開設學堂是要一筆巨資的,而且教材的成本也是一大筆錢!
要知道,之前暴發饑荒的時候,國庫其實就已經成了一個空殼子。
如果國庫拿不出錢來的話,那這事可就沒戲了。
想及於此,李陽擔憂道:“陛下,這教育署的撥款……”
“紀偕,國庫可還有錢?”嬴政也意識到眼下的困難了,不由擔憂問道。
紀偕立刻出列,道:“啟稟陛下,最近國庫收入頗豐,推行義務教育相關花費款項,應當不成問題。”
李陽都懵了。
最近國庫頗豐?
Why?
此時,不僅李陽很吃驚,就連嬴政都是一愣,大惑不解。
“最近我大秦饑荒嚴重,國庫何來的收入?”
紀偕道:“回陛下,是商人稅。最近半月,所收的商人稅,比往年三年所收商人稅都高,整整高達三萬金!”
“什麼?三……三萬金!”
這一下,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半個月時間,怎麼會收到這麼多的商人稅?
而隻有李陽一臉的懵逼。
商人稅……是什麼鬼?
李陽好奇的問道:“何謂商人稅?”
紀偕道:“回中丞相,鹹陽十二萬戶商人,這些商人每月經商所獲取之利益收入,須由治栗署賦稅司登記造冊,向我大秦國庫繳納兩成商人稅。”
李陽一聽,直接暈倒。
這他媽的不就是後世的個人所得稅麼?
李陽倒是真沒想到,個人所得稅在秦國就已經開始有了。
明白商人稅是怎麼一回事了,李陽也就立刻知道為何這半個月時間裡,能收到三萬金的商人稅了。
因為工程招標,鹹陽有一百多戶商人中標,他們雇了一百萬數的災民施工。
這一百多戶中標的商人,等於每戶就要拿出最少數萬金,先期投資到工程上麵去。
比如,先前雇用災民預付的栗米是哪裡來的?
自然是向米商那裡購買的,最後這米商從中賺錢的收入,於是就要上交20%的商人稅。
除了米商之外,比如石材生意的商人,木材生意的商人,鹽鐵生意的商人……
總之,工程招標,一下子一大堆的錢湧進市場,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就是刺激了經濟,擴大了內需。
這錢經過商業方式一流轉起來,雖然這批湧入市場的熱錢,大部分錢是商品的成本,但是商人在其中所獲的收益肯定也不小,所以國庫在這半月收商人稅達三萬金,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三萬金換成後世的購買力是多少錢呢?
按秦國一金,約等於後世購買力3840元人民幣來算,三萬金,就是後世購買力1個多億的人民幣。
想到這裡,李陽終於明白為何後世,那麼喜歡搞基建工程了。
雖然看似國家搞基建工程,國家要撥款招標,增大了財政支出,但是於國家的全局眼光來看,卻是非常值得的。
原因就是無論這些錢如何流動,隻要不流到國外去,肉始終在一口鍋裡,整體的錢並沒有減少,而在流動過程中還調動了大家的勞動積極性,解決了勞動力就業問題,解決了溫飽問題,且在金錢的流動中進行了生產創造,還能提高稅收,這對國家從治世的全局上來看,基建工程的投資簡直太劃算了。
比如這一次工程招標,不就是這麼回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