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深知,商業社會,並不是靠朝廷一己之力能夠打造出來的。
如果,單靠將作府,單靠朝廷國有作坊去生產,去創造商品,去售賣,這種方式根本就不可能打造出一個繁榮的商業社會。
商業社會,靠的是全社會每一個人,朝廷要做的,隻不過就是營造一個適合商業經濟活動的環境。
隻要營商環境有了,每個商人的財產不受侵犯了,那麼為了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大家便會想儘辦法去創造財富。
隻有這般,商人才不會隻是停留在倒賣鹽鐵這些基本的物資,賺取差價的階段上,而是會通過聰明和才智,去去生產和創造豐富的商品,為社會帶來發展,創造無數的社會財富,而反過來商人“不事生產”的標簽自然也就隨著消除了。
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所以,眼下大秦要做的,就是改變目前的商業環境。
李陽把心中對商業社會的構建,一一講述了出來,扶蘇和百官都是紛紛點頭,露出了茅塞頓開,心領神會的神色。
李斯佩服道:“鎮國君於商之論,著實令人醍醐灌頂,斯不及也!”
眾人也紛紛作揖禮,敬佩道:“我等受教矣!”
“諸位客氣了,低調,低調。本君隻不過是百家之學,略有涉獵罷了,這商道,亦是其中之一。”李陽罷罷手,一臉謙虛的樣子。
眾人:“…………”
這是謙虛?分明就是驕傲好不好。
隻是,李陽的才能和見識,確實是無人可比,所以大家也隻能看著他裝B,反正大家都習慣了。
李斯和蕭何等人也是唯有苦笑,鎮國君什麼都好,就是不夠謙虛。
不過轉念一想,這麼牛B的人,也確實犯不著謙虛,如果謙虛,反而顯得虛偽了。
李陽所闡述的商業社會,雖說是讓大家頗為認同,但是卻也不代表大家對此毫無質疑。
比如執掌一國之賦稅的戶部尚書紀偕,他就對此提出了疑問,道:“鎮國君,您說要保護商人的財產,如此一來,舉國之財富不久便會儘入商人之手,這大秦的商人,勢必個個富可敵國,我大秦朝廷豈不反而不如一富商了?”
此話一些,眾人也紛紛點頭,然後望向了李陽。
“紀偕所言,不無道理,太傅如何看?”扶蘇也是對此感到了擔憂。
商人的財產,不可侵犯,加上商人那謀利之手段,顯然一國之財富都將儘入商賈之手,屆時一個大秦帝國,居然比不了一個富商,豈不成笑話了。
所以,對扶蘇來說,這種結果可不是他能接受的。
然而,李陽卻是搖頭一笑:“紀尚書此言差矣!保護商人的財產所得,並非是說朝廷不向他們征稅,隻是這稅不得濫征,賦稅應當適度、合理。”
聽到這話,扶蘇略鬆了口氣,於是問道:“依太傅之見,商人之稅,應當征收幾成?”
李陽道:“最多五成!”
扶蘇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