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小山今年17歲,在深水埗的一間第二等級band2的中學上中五,今年他就要參加會考。他們學校一般能通過會考,繼續上中六的學生不足百分之十。在深水埗這個學區就沒有什麼好學校,這是九龍的貧民區。
上完中五就相當於內地的高中畢業,可以找工作了。香江這邊一般企業招工的條件就是中五畢業。但他還是希望上中六中七兩年預科,這樣他才可以去考大學。他希望能上大學,他父母也支持他上大學,這樣他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自己的家。
香江這個年代真正的大學隻有兩家。港大和中大。隻有這兩家可以頒發學士學位。也就是內地所謂的本科。能進入這兩所大學的適齡青年,不足百分之二。除了這兩所大學,還有少量的專科學校,就是所謂的大專。
香江的當局是不願意在民生教育上投入太多。隻要和南亞相比,稍微好一點就行。這幾年生活已經算改善很多了,因為北邊內地已經很強大了。
麥小山記得小時候過了好多年那種隻能每天領4桶生活用水的日子。香江是一個低福利社會,絕大部分人隻能艱難度日。住在狹窄的屋村裡,就是70年代以來的公屋,也叫屋村大廈。這種屋村普遍每個單元隻有三百尺,相當於三十平米。往往一家五六口人擠在不足三十平米的一個單元裡。比這更差的還有所謂的劏房和籠屋。
大部分港人每天拚命工作,溫飽可以保證,但絕不能出意外,如果出意外那就隻能自生自滅了。
麥小山的父母都是六十年代從對麵的鵬城跑過來的。父親現在開小巴車,母親當街推車賣牛雜,養活他們兄妹4人。他還有三個妹妹,年齡分彆是九歲,七歲和五歲。一家六口擠在深水埗的一間三十平米的屋村單元裡。
麥小山從小就很懂事,幫著母親做事,帶著三個妹妹。他的學習成績很好。父母z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能考上大學,他自己也是這樣想的,隻有這樣他才能夠成為精英,才能夠領高薪水,將來住上大的公寓,那種80平米以上的公寓。
近些日子,幾乎所有的港人都在關注一檔節目,就是季公子那檔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節目。答對15道題,就能領取100萬港幣。
這讓他不由得心動不已,他從樓下的雜貨店擺在櫃台上的電視裡看了第1期決賽。他感覺那些題目不難,他覺得答對15道題難度並不大。
原本他以為像季公子這樣的大才出的題一定很難。他聽說季公子是京城中考的滿分狀元,而且精通七八門外語。
學校的老師說內地京城的中三的課程除了英文,其他課程難度要比港島這邊難的很多。他現在主科四門大概有兩門成績能夠拿到a,就已經在他們學校是相當了不起了。所以他也不知道這15道題他能夠答對幾道。
但看了決賽的電視直播,讓他信心大增。當然他估計其他人也一樣,第2天報攤買鳳凰日報的人就已經排隊上百米。
從第2期決賽開始,他每一期都買鳳凰日報,填申請,讓父母也簽字,然後他親自送到廣播道電視台。參賽z低年齡是16歲,但不滿18歲的要有父母的簽字。
當然每次要交十塊錢的報名費,他直到第6期才通過了初選,進入半決賽。在半決賽中他很有點興奮,但還是有驚無險的闖過了這一關。